在中國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時期,中國農業農村農民都面臨著新的變革和新的機遇。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習近平: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加強現實題材創作,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

習總書記多次指出,廣大的文藝工作者要走出方寸天地,閱盡大千世界。讓自己的心永遠伴著人民的心而跳動,要大力繁榮文化產業,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提高文化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這五年來,讓群眾共享了文化成果,這五年來,各級文化部門大力實行低票價惠民政策,讓更多百姓走進劇場、走進舞場。文化部率先在其主辦的各項活動中,降低票價,全國各地政府將惠民演出納入了為民辦實事的項目中,加大了補貼力度。
以2016年為例,各地共開展了階段幫扶活動等9500余項,參與藝術工作者10萬人次,開展公益性演出1350場,群眾達到150萬人。2016年中國文聯全面啟動了文藝扶貧小康的志愿活動,在全國27個扶貧奔小康志愿行動的工作示范下,大力的開展了扶貧工作,推動地方扶貧致富,從群眾找到了創作根據地。
這五年,我們的文藝工作者就通過我們的各個團體、各個部門、各個劇院,有下基層、下農村進行創新活動,把農村作為文藝創作的根據地,這是我們要提倡的,也是要繼續鼓勵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