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景德鎮(zhèn)窯四大傳統(tǒng)名瓷之一,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jīng)低溫?zé)傻牟世L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chǔ)上,受琺瑯彩瓷制作工藝的影響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

雍正粉彩官窯器多數(shù)有“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民窯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圖案標記,以器底繪青花筆、錠和如意,諧音“必定如意”等為突出。
乾隆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較大的品種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礎(chǔ)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朝除了白地繪粉彩外,還有色地粉彩或色地開光中繪粉彩等品種。另外,乾隆朝還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內(nèi)壁及底足內(nèi)施綠彩,俗稱“綠里綠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國。乾隆朝的“綠里綠底”極淺淡,迎光側(cè)看釉面有極細小的皺紋,像微風(fēng)吹過平靜的湖面而形成的細波。

嘉慶粉彩早期的還有乾隆朝的特點,比較精細,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軋道開光的。嘉慶粉彩瓷常見紋飾有花卉、八寶、云龍、羅漢、嬰戲、石榴等。器型有瓶、筆筒、洗、盤、碗、茶壺、戟耳瓶等。
道光朝所見有各種色地開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藝結(jié)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盤等日用器皿,圖案以荷花、癩瓜和嬰戲圖、清裝仕女以及各種花蝶蟲草為突出。道光朝粉彩瓷類同于嘉慶朝,只是繪瓜蝶、草蟲紋飾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當于官窯器,其工藝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盤、碗、燈籠尊、蓋碗等。

光緒時期仿制了很多雍正、乾隆官窯的粉彩瓷器,比如仿乾隆粉彩九桃大瓶、仿乾隆粉彩百鹿尊等等。這些仿制瓷器大都胎釉細致縝密,工藝精湛。
光緒時期署“大雅齋”款的粉彩瓷水平較高,較常見的是在淺松石綠、佛頭青、藕荷等底色上繪花鳥紋飾,色澤濃艷,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