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統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浙江杭州良渚舉行。研討會上,多位國際考古大咖表示,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實證,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發揮著重要價值。
“良渚古城外圍存在著由許多條壩體構成的龐大水利系統,說明當時的統治者十分清晰如何規劃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勞動力,這為人類了解早期國家的組織方式提供了很大幫助。”英國牛津大學教授JessicaRawson說。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LisaJ.Lucero甚至認為,良渚遺址的發現重新書寫了中國甚至世界史前史,它提供了早期人類聚集方式和國家形態的研究證明。
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教授MirianT.Stark表示,在其目前有關東南亞的研究中,還未發現可以與良渚進行比較的模型,“我正在努力了解良渚時期的家庭結構、村落結構和等級特點。除了大米等物品外,希望在未來的研究中,還能發現更多早期良渚人的生存策略。”
“目前主流的國際學術界已經因良渚的發現,接受了中國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觀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說。
記者了解到,世界著名考古學家、英國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科林·倫福儒勛爵近日在第三屆“世界考古上海論壇”的公眾演講中就指出,良渚遺址處在和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相同的時間點上。在首屆世界考古論壇上,他也曾表示,良渚遺址是中華文明的起源。
據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陳壽田介紹,中國統編中學《歷史》教科書已經將良渚文化作為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源頭,以整整一頁的篇幅進行表述,世界權威《考古學》也將同步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