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傲踞華夏的絲路文明,一部用熱血篆刻的英雄史詩。
這是一段塵封千年的民族記憶,一首用激情譜寫的華彩樂章。

佛教藝術中的西夏供養人
距今約一千年前,中華大地上出現了一個由黨項族杰出首領元昊建立的古國——西夏。

西夏疆域圖
早在七世紀以前,黨項族散居在今青海及四川西北部地區,當時分為八部,互不統屬,以拓跋氏最強。后因吐蕃勢力威脅,黨項族向北遷居到甘肅東部、陜西北部一帶,接受唐朝統治。唐朝末年,黨項族首領拓跋思恭協助唐朝平息了黃巢起義,被賜國姓李,封為夏州節度使、夏國公。到了李繼遷時,在收復祖先故土后逐步向西擴張,被遼國冊封為夏國王。李德明時期,實行“依遼和宋”政策,同時向遼、宋稱臣,對內專注于政治治理和發展經濟,對外控制了玉門關及河西走廊,為后來1038年元昊建國稱帝奠定了基礎。

黨項族拓跋部世襲略圖
立國近二百年、歷經十位帝王的西夏承襲了漢唐的絲路余脈,與遼、宋、金等中原文明長期共存,社會秩序穩定,區域經濟繁榮,思想文化興盛,積極吸收中原地區的儒、佛、道文化,融和了漢、契丹、回鶻、吐蕃、女真的民族優秀基因,創造出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燦爛文明。雄偉的西夏王陵,掩藏了一段悲壯的歷史;神秘的西夏文字,體現了黨項人的文化自覺;獨特的民族裝飾,突出了這個民族的高度自信;精湛的活字印本,用實證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提前了一個朝代。還有那些豐富的西夏文書、完備的律令典章、精美的佛教藝術、純熟的金屬冶煉、迷人的瓷器文物、獨特的建筑風格,無一不見證了這個神秘文明的輝煌歷程。

西夏農耕圖
中國的歷史猶如一棵參天大樹,是在華夏文明的主干基礎上,由多區域、多民族歷史文化枝葉共同組成,承載著各地區、各民族不同的文明寄托。正是如此,西夏成為了中國歷史由分散走向統一的前奏,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多層面發展的有力詮釋,彰顯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傳統特質和生生不息的奧秘。

黨項族杰出首領、西夏開國君主元昊藝術形象
1227年,西夏被興起于漠北草原、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統一,文物、典籍都遭到了毀滅性破壞。這個雄渾激昂的文明,已然湮沒在歷史塵埃中,成為失落的記憶。

“東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20世紀以來,凝聚了西夏人智慧和才干、展現了西夏人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各類文獻、文物被大量發現,重新喚醒了世人對西夏文明的記憶。其實,這個神秘的古國從未走遠。它只是在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英雄的回歸!等待著民族的召喚!等待著一個偉大時代的降臨!

西夏精銳騎兵“鐵鷂子”影視形象
新年臨近之際,旅順博物館將攜手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重磅推出《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西夏文物精品展》。敬請期待。
主辦單位:旅順博物館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展覽時間: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20日
展覽地點:旅順博物館分館二樓臨時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