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李茂榮與他的“漏白”書法

我要發(fā)布     發(fā)布日期:2017-03-22 13:59:13
核心提示:初識李茂榮先生是在今春“首屆禪茶論壇”上。

   初識李茂榮先生是在今春“首屆禪茶論壇”上。寬闊的額頭,深邃的眼神,靈睿的談鋒,飽滿的精神,加上擺弄相機時那矯捷的身手,讓人一見就知是位舞文弄墨、元氣充沛、熱情謙和、正值壯年的飽學之士。

 

沒過幾天,我就應邀來到他所在的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書畫院。一進門,迎面就是爬滿窗臺的長青藤鮮嫩翠綠地垂掛滿窗,讓人賞心悅目;回首環(huán)顧,滿壁的書畫、茶具把畫室布置得翰墨流韻,茶香四溢;而幾乎占滿半個畫室的又長又寬的畫桌上,筆墨紙硯雜陳如山。真是斯是雅室、正得其人啊。


才落座初啜清茶,他就從畫桌底下拖出兩口木箱,開箱取出一軸裝幀精美的長卷徐徐打開,映入眼簾的是“紅樓夢藝術大觀園”卷首題簽,繼而有季羨林、周汝昌、文懷沙、金庸等文壇尊宿的題詞……他一邊展開,一邊為我講述他的得意之作,而我觀賞聽聞之余,惟有用“嘆為觀止”來形容。這件作品是李茂榮先生嘔心瀝血歷時16年、寫禿穎毫140余桿,以非凡的磨穿鐵硯之志完成的曠世杰作:不僅用蠅頭小楷精心書寫了100余萬字的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全書120回,而且還獨具匠心地用工筆線描130個紅樓人物繡像,配以200余方篆刻印章,總計十二卷,長達三百米,蔚為煌煌巨作。為此,他北上南下,數(shù)訪京滬大觀園,查閱史料,九易其稿,就連家里書房的地板也在書案凳腳的騰挪中磨出了四個深深的凹坑,才終于修成了“正果”。

 

古來書法皆以楷書為基礎,然時下書界多以大字行草為尚,頗宜上壁展覽,我曾戲稱之為“展覽書法”,而為案頭尺牘信札者少,能精工楷書者更少,精于蠅頭小楷者更是少之又少。觀李茂榮先生于小楷如此深厚扎實功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想:如此工程豈是常人所能為?有如此功底者又豈是常人乎?


正當我為他的小楷書藝稱嘆不已時,他又為我展開一軸作品,在咫尺盈方的宣紙上,用同樣的蠅頭小楷抄錄了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jīng)》,不同的是在謀篇布局時巧妙地留出空白線條,構成一幅陸羽坐讀《茶經(jīng)》的圖案,書中有畫,畫以字現(xiàn),令人拍案叫絕。

 

李先生祖籍揚州,自幼拜師習字。后投身軍旅,從事航空攝影測繪多年,不僅練就了軍人的硬朗風格,而且為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奠定了獨特的寬廣視野。轉業(yè)地方后長期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尤其是到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工作后,他從禪茶一味中聯(lián)想到書畫同源,突發(fā)奇思妙想,引畫入書,以白計黑,用空白線條勾勒任務山水形象,而整體仍為小楷書法作品。他嘗試的第一件作品是明人田藝蘅的《煮泉小品》,送給前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冀朝鑄,得到許多外交官的贊賞。李茂榮的藝術探索得到莫大的鼓勵,從此一發(fā)不可收,選材歌頌祖國山水名勝的詩詞2000余首,分別以故宮、長城、黃山、長江、漓江、西湖、日月潭和紫砂茶具、紅樓人物、茶經(jīng)詩文等為名勝為圖,創(chuàng)作了大批作品,以其書畫融合、互為一體的獨特形式,富有小楷書法、白描人物、版刻山水、民間剪紙等多種傳統(tǒng)藝術元素和韻味而廣受各方贊賞,一些作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海內(nèi)外政要名流,或被博物館珍藏。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前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在獲贈《長城》后欣然題詞“中華魂”,贊譽有加。

 

欣賞之余,他說一直為這種書畫樣式的名字而困惑,我略一沉思,脫口說“‘漏白’書法!怎么樣?”他眼睛一亮,起身擊掌道:“太好了,太妙了!”也許這個名稱還不足以概括李茂榮作品的特征,也許在中國書法、繪畫歷史上類似的探索早已有之,但應該說,他的“漏白”小楷書法絕對是獨門絕活?;蛟S是因為同好書、茶,我們從此成了忘年之交。


在其后的交往中,我了解到李先生不僅小楷精到,而且兼擅行隸,尤其是他的“板橋體”,把“亂石鋪街”的風韻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他還擅長篆刻治印、詩文和攝影,真可謂多才多藝。他的書法作品曾先后在杭州、上海、廣州、重慶、澳門、北京和日本東京、京都等地展出,被許多海內(nèi)外知名人士和博物館收藏。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題材中,除了古典名著、詩詞外,很多與茶文化有關,在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中弘揚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本文標題: 李茂榮與他的“漏白”書法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342.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wǎng)站所提供的信息內(nèi)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yè)機構、網(wǎng)友提供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wǎng)站對站內(nèi)所有資訊的內(nèi)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nèi)容。 關于本網(wǎng)站所有圖片以及內(nèi)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wǎng)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wǎng)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wǎng)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wǎng)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wǎng)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wǎng)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chǎn)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lián)系方式 網(wǎng)站地圖| 網(wǎng)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guī)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wǎng)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shù)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阜新市| 武隆县| 开化县| 郸城县| 奉节县| 米脂县| 大悟县| 朝阳区| 南皮县| 石泉县| 辉南县| 清水县| 古交市| 绥化市| 资溪县| 镇巴县| 凌海市| 咸阳市| 邢台市| 家居| 夹江县| 康定县| 新闻| 昭觉县| 清水县| 贵港市| 象州县| 丹江口市| 新巴尔虎左旗| 贵德县| 庆城县| 浮山县| 仲巴县| 嘉鱼县| 保亭| 麻栗坡县| 鸡泽县| 襄樊市| 响水县| 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