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保存于紫禁城中的瓷器文物有近36萬件,而接下來我們要看到的這一件被專家學者稱為“瓷母”也就是瓷中之母的瓷器,僅從名字上就足以證明它的精美絕倫和無比珍貴!
近日,曾被乾隆皇帝無比珍愛的“各種釉彩大瓶”在全國專家與五大名窯九大非遺傳承人的共同努力下,終于仿燒燒制成功并被命名為《中華瓷王》。報道稱:《中華瓷王》的仿燒燒制成功,是大眾能感受文物魅力的一個有效方式。“乾隆色種釉彩大瓶”素有“瓷母”的美稱,業界也稱之為《中華瓷王》。
其誕生于清代乾隆官窯,國內存世僅此一件,之所以被稱為“瓷母”此名頭也著實不虛!僅在身的瓶身上,自上而下所裝飾的釉彩竟達十五層之多!如此復雜浩繁的工藝,只有在掌握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釉彩燒制技術的條件下才能順利完成。正因如此,主辦方召集了全國五大名窯中各門類的九大非遺傳承人,共同攻破技術難關,完成《中華瓷王》的仿燒燒制工作。

《中華瓷王》領銜大師熊建軍在接受采訪時說到:針對乾隆種釉彩大瓶的重新燒制,之前也有很多人嘗試,但在高低溫不同溫度的掌控上都遇到很大阻力。所以此次我們在溫度的控制上相當嚴格,實驗了許多種方案,必須找到一個合理的溫度范圍,才能達到工藝上的極致。同時我不斷穿梭于景德鎮與故宮博物院陶瓷館,不斷觀察原物并做對比,務求使《中華瓷王》與原器物達到形、神、貌一致的要求。
在采訪中《中華瓷王》領銜大師熊建軍先生還代表全國五大名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毛正聰、鄧希平、朱立文、任星航、李文躍、鄭勇、李海林、金國榮等對《中華瓷王》仿燒工作中的工藝難點做出了詳細的闡述,解答了許多“乾隆各色釉大瓶”工藝上的不解之謎。

文博界領導嘉賓:
1、中國國家博物館原黨委書記、華夏珍寶博物館榮譽館長谷長江先生
2、國家文物局原局長、中國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閆振堂先生
3、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女士
4、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張之鑄先生
5、國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屈盛瑞先生
6、江西省文化廳副廳長、江西省文聯原副主席汪天行先生
7、首都博物館原副館長、北京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崔學諳先生
8、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張威先生
9、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副館長徐桃生先生
10、景德鎮御窯廠管理中心主任朱山先生
陶瓷專家(按專家年齡排序):
1、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耿寶昌先生
2、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中國世家鑒定委員會鑒定專家葉佩蘭女士
3、首都博物館保管部主任、陶瓷專家、研究員武俊玲女士
4、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理事呂成龍先生
5、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邱春林先生
6、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唐英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光堯先生
陶瓷非遺大師(按嘉賓年齡排序):
1、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正聰先生
2、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顏色釉瓷)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鄧希平先生
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瓷)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朱文立先生
4、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瓷)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古陶瓷藝術大師任星航先生
5、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粉彩)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李文躍先生
6、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花瓷)代表性傳承人、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鄭勇先生
7、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彩瓷)代表性傳承人、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李海林先生
8、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宋官窯)代表性傳承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金國榮先生
9、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琺瑯彩瓷)代表性傳承、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景德鎮官窯研究所所長熊建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