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考古學家,對于考古知識的普及,是王巍很關心的話題。近年來,在文學影視領域,出現了一股“盜墓熱”,受這些作品的影響,有一些人把“考古”和小說里盜墓的“摸金校尉”畫上了等號。
“這種現象的出現,讓我們這些專業人士感覺很復雜。”在王巍看來,沒有專業背景做支撐的各類虛構的盜墓類小說和影視劇,會對公眾產生誤導,混淆了考古和盜墓的本質區別。鑒寶類節目引發了藏寶熱,但片面突出了文物和古董的經濟價值,甚至有虛高的成分。
王巍強調,盜墓和考古沒有區別的觀點,是“大錯特錯”的。文物最大的價值是它所在的那個位置和周圍環境的關聯。古代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都是靠墓葬中的物品放在一起整體表現出來的。
考古發掘是一門科學研究,通過非常嚴謹的方式獲取各樣的信息,來復原我們的歷史和古代生活,而盜墓賊就是拿出來他們需要的古董,這就會毀掉其他大量的信息。
很多盜墓分子為了掩飾犯罪痕跡,將墓葬炸掉或者燒掉,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這就如同幾個強盜從故宮拿走了他們認為最值錢的東西后,再一把火燒了故宮,損失難以估量。盜墓行為不僅是考古公敵,更是民族文化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