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是古越文化發祥地之一。所屬的27個鎮鄉街道,無一不蘊含著歷史留下的痕跡。
據倪楊氏族譜記載,次塢鎮沈塢村的大片山地早期是倪楊氏先祖的安息之地,司法參軍楊欽、朝散大夫楊舜臣、中山王楊賢;千十三公派的共祖:承事郎楊克彥、永寧縣令楊賓,均安息于此。

日前,倪楊氏后裔對位于次塢鎮沈塢村的倪楊氏千十一派第五世祖舜臣公南宋墓進行了保護性發掘。該墓寬3米左右,高2米左右,整個墓葬四周由青磚壘砌,底和頂由厚重的青石鋪就,墓頂青石上是青磚砌的雙拱頂。
墓內發現一只米色的破碗,已經碎成三四塊。為慎重起見,現場人員決定暫停發掘,并將碎瓷片帶往諸暨文廣局請專家進行鑒定。經鑒定后,初步認定為宋代物件。隨即,諸暨文保所的相關專家趕到了沈塢村,對后續的發掘進行指導。
在多方努力下,近日挖掘工作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萬十二公的墓志銘”出土!

據記載:萬十二公,司法參軍欽公之子,登宋紹定二年(1229)己丑科進士,授朝散大夫(從六品),官開封府簽判,配劉氏,生一子。在隨后的挖掘中,還陸續發現了夫人墓中的一塊墓志銘、兩只破裂的碗和若干個銅錢。
據了解,在古墓發掘前,家族后人研究倪楊氏文化,大多依據是從傳承下來的幾套家譜獲得,資料極為匱乏。此次兩塊墓志銘的出土,為后人研究倪楊氏文化歷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