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書法家宋濤,在浙江書壇上,以他嫻熟的書藝受到同行們的矚目和推薦。因此,他所擔任的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和杭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等職,既是對他書藝水平的肯定,更是對他書藝發展的期望。在“96江浙青年書法精英作品展”中,他就是以中堅的姿態與同道們一起展示實力、共播清芬。
宋濤自小愛好使筆弄墨,但在那個時代里,不可能使他走上規范學書的道路。粉碎四人幫后,他開始從事黨的統戰工作,拜著名書法家郭仲選先生為師,得到悉心指點,繼后又得書壇泰斗沙孟海先生的教誨,像無聲的春雨潤澤了宋濤的學書心態。較快地把握到書法的基本規律。
在功利之風日盛的今天,年輕人學書難免有躁矜之氣鼓蕩于筆端,書壇上標新立異、新潮迭起,固然使我們的書法生活豐富多采,然而,也自然影響到他們對傳統的深層次領悟。因此保持一種清醒而平實的心態,對于其有長期打算的年輕學書者來說,是非??少F的。宋濤能有今天的發展,不能不歸功于他的這種心態。而這種心態正是作為一位學書者值得珍視的書外功。凡有利于自己書藝的提高、發展的方方面面,均可稱為書內功,而不必非認定只有技法才是唯一的書內功——當然,技法對于一位書家來說,是必須首要解決的課題。
大而言之,書法和其他藝術一樣,風格之變,亦有陽剛、陰柔之別(當然還有古雅之美)。近些年來,宋濤的書風一變,在原先的浚逸之風中突變出雄健的氣概來,可以明顯看出,他學書眼光的開闊。在他一些即興揮灑的作品中,已經顯露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個性,特別是用筆上的方圓相濟,結體上的疏密相生,行氣上的開合互變,婀娜之致,在跌宕之處反近黃山谷與王鐸,可說是他進入一個新境界的開始。也正因為他的心態和悟性,對大草的揮運,并無鼓努作氣之弊,卻有行云流水之致,若與他的同道相比,或許少了一些奪入眼光的效果,卻多了幾分成熟冷靜的內蘊。
宋濤學書旅程得以長驅而進,如上所述有賴于前輩的指點和自己的善學能悟,特別是在中國美院書法篆刻專業進修后,對他眼光的拓寬,無疑是大有益處。加上與他有亦師亦友關系的蔣北耿先生,對他的書法進步很有積極的影響,一方面,他倆共硯叨磋的機會很多,耳濡目染,積學有得;另一方面,他倆氣質相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因此在學術的道路上亦大有相同之處。北耿作品是由陰柔美而求陽剛之氣,所以陰陽相濟,能于輕柔中出豪巖之筆,亦能于蒼莽中出婉孌之態,宋濤亦是如此。這種氣質的具備,可以使自己不囿于門戶之見,不拘于描頭畫足之舉;書風能剛能柔,取法宜碑宜帖,大而化之,自可別開境界,更能直抒性美。我想,只要持之以恒、細水長流地潤之以學養閱歷,宋濤未來的學書道路是不會崎嘔的。也許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毫無窒礙地進入人書俱老的境地。
我曾有俚句感嘆學術之難:
人書俱老幾人是?才盡江郎自古多!
材質雖佳識量淺,墨池筆冢亦蹉跎。
愿我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