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央視熱播的《國家寶藏》,掀起了一股博物館熱。喜歡逛展的杭州市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一座全新打造的西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已正式建成開放,里面珍藏了不少寶貝,保準讓你大開眼界。
開眼!越窯青瓷刻花盤是“鎮館之寶”
彌陀寺文化公園入口處附近,有一高一低兩幢白墻黛瓦、綠樹掩映的歷史建筑。推開古樸的木門,門楣上“西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牌匾赫然映入眼簾。
進館,各種館藏展品一一陳列,“非遺”之風撲面而來。
拳頭大小、用一根繩索系著的“三墩火流星”,見過沒?現場展出的實物,帶你見識三墩地區老時候節慶期間的雜耍技藝;留下老東岳流傳的“西溪啞目連戲”,聽過沒?一段視頻資料帶你領略這個古老劇種……西湖區非遺館通過實物、圖板、影像等形式,將西湖區78項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一一呈現,很多展品由非遺技藝傳承人捐贈,體現了非遺技藝的最高水準。
越窯青瓷刻花盤“禪意連蓮”高5厘米,直徑32厘米的青瓷上刻有蓮花,泛著清冷的寒光,這是“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嵇錫貴大師的杰作。
今年76歲高齡的嵇大師,最為人熟知的是她為G20杭州峰會歡迎宴設計的一整套晚宴餐具。瓷器上的花面,水墨氤氳,山色空蒙,讓人有一種“坐在西湖邊把風景看透”的感覺。
“禪意連蓮”同樣絕非凡品。據介紹,該作品采用傳統半刀泥刻花手法,為純手工刻制,經1300度高溫燒制而成,體現了越瓷的古雅之韻。
除了展示、陳列之外,主館旁邊還打造了一個互動體驗館。杭州雕版印刷技藝、杭派書畫裝裱工藝、全形拓技藝、西子女紅、榮龍竹編等非遺技藝的傳承人將不定期來到現場演示、教學,讓更多人領略非遺之美。

越窯青瓷刻花盤“禪意連蓮”
點贊!“活態傳承”瀕臨消亡的非遺技藝
西湖區非遺館的建成,是西湖區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最新成果。
西湖區自從2005年非遺保護行動啟動以來,已擁有西湖龍井、杭州雕版印刷技藝、越窯青瓷燒制技藝、蔣村龍舟勝會等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省級非遺項目9項,市級24項,區級41項,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區堅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原則,努力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傳承人、有創新性、有產業鏈,重新走入大眾生活,實現了非遺文化生態的修復與傳承。
西湖區成立了“非遺”項目搶救性保護工作組,搶救性恢復“轉塘民間小調”、“西溪啞目連戲”、“上泗竹馬”等三個非遺項目;為非遺項目及傳承人建立了動態視頻和靜態照片檔案庫;在浙江大學、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三墩小學等近20所院校設立“非遺”教學點;創建了“非遺大學堂”、“非遺展演團”、“西湖非遺節”等三大非遺活動品牌……
一系列舉措之下,西湖區的78項非遺項目走進了普羅大眾的生活,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西湖區文廣新局局長王菡蓉表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西湖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加快建設“全面小康、全域美麗、全民幸福”的首善之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