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肥東縣八斗鎮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計氏宗祠燃起了大火,這座乾隆年間祠堂損毀嚴重。記者日前獲悉,眼下這座古祠堂的修復工作已經結束。而主持修復工作的正是安徽廬州木雕非遺傳人徐明安。在徐明安20多年的木雕生涯中,已成功修復的祠堂達數百個,是一位名符其實古建筑修復專家。
自幼便學習木雕
徐明安的工作室坐落在古色古香的三河古鎮南街。木工們正在滿是木屑的工作室內裁制木料,徐明安則在工作臺邊揮舞著自己的鑿具。他的木雕手藝還得從祖父的師傅開始說起。據介紹,其祖師傅姓陳,是位進過京的木匠,清末流落至肥西三河,便在此安頓下來。徐明安的祖父13歲時,陳師傅看他可憐便收其為義子,并將自己的木雕手藝傳給了他。民國時期,徐明安的祖父已經成為三河古鎮上有名的木雕藝人。
作為廬州木雕的第三代傳人,徐明安13歲時開始學習木雕,22歲開始獨自承接古家具、古建筑的修復工作,得到西安、廣州、蘇州等地客戶的認可。“別看我歲數小,我做出來的東西,大家都夸好。”徐明安說,不同地方的古建筑風格不同,要深入研究各地的風土文化和各類木雕的寓意,才能做到修舊如舊。

專注修復古祠堂
徐明安擅長雕刻各類人物、動物、花草。“《封神榜》里的各類神仙,《三國演義》里的關公等戰將都不在話下。”但徐明安告訴我們,近些年他只專注于修復各類古祠堂、古建筑,小的木雕幾乎不接。
“修復古祠堂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古建筑,另一方面我也想把自己的修復技藝不斷發揚和升華下去。”徐明安說,在三河古鎮的大街小巷,隨意抬頭一看可能都會看到他們徐家三代人修復的古建筑。
在徐明安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三河古鎮上有名的仙姑樓,這里的各類精美木雕作品全部出自徐明安之手。在一面雕有唐僧、桃子、石榴、葡萄、葫蘆等形象的隔扇前,徐明安介紹,“桃子代表長壽,石榴代表多子多孫,葡萄代表子孫昌盛,葫蘆代表寶貝,家傳萬代,多子多寶的意思。”
據了解,徐明安在20多年的生涯中已經修復了數百座祠堂等各式古建筑。其中不乏肥東的梁氏祠堂、渡江戰役紀念館內章氏祠堂等有名的古祠堂。徐明安介紹,章氏祠堂八十年代修復過,但是當時找不到專業的人修,風格不大對,他去了三次,重修了一座,比原版還有韻味,章氏后人都很肯定。
手藝難覓傳承人
“木雕技藝怎樣做到與古建筑的風格相統一?”記者問。“這就像寫書法、臨字帖一樣,古建筑也有其中的章法,熟練了就自然能把握其中的風格。”徐明安說道。
在徐明安的工作臺上,排滿了大大小小的30多種木雕工具。其中有圓鑿、扁鑿、通心鑿等。徐明安說,小鑿子一般用來雕刻眼睛、翅膀等,圓鑿雕刻花葉、花瓣及花的枝干。邊說邊做,徐明安拿起一塊木料用筆隨意地畫出一條如意祥云,執起一把鑿子熟練而又迅速地沿著圖案進行定位,將圖案鑿出一個大概的形狀。
“做一個如意頭花撐要一兩個小時,修一座古祠堂要七八個月,長的要一年,現在這手藝沒人愿意學了。”說起木雕技藝的傳承,徐明安很是無奈。“我倒是想收徒弟,但得有人愿意學才行。”
徐明安表示,作為木雕非遺傳人,他希望能遇到愿意學習的子弟,將自己的手藝傳播、推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