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4萬集、2011年近1.5萬集、2012年1.7萬集、2013年近1.5萬集……這些數字是近年來中國電視劇的年產量。用電視劇生產“超級大國”來形容中國一點兒都不為過。然而,數據的猛增并不意味著中國已成為電視劇強國。央視索福瑞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75%的國產電視劇平均收視率低于0.5%的及格線,收視達標率僅為25%。國產電視劇看似繁榮的背后,實際存在諸多隱憂。
“每年生產那么多,最終真正進入市場的連一半都不到,產量嚴重過剩,而且中國電視劇缺乏原創,一年上萬集的電視劇里原創的頂多占1/10。模仿抄襲成風、低俗媚俗嚴重,不是婆媳、諜戰,就是戲說、穿越。如果一門藝術忽略了原創,只剩下模仿,那它將很快無路可走。”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編劇高滿堂如是說。
2013年,古裝歷史電視劇《楚漢傳奇》曾遭受諸多非議。這部總投資達2.4億元的電視劇被稱為“史上最貴電視劇”,但觀眾很快就發現,劇中兒童大聲誦讀“人之初、性本善”的一幕與宋代以后才有《三字經》的史實不符;另有電視劇《隋唐英雄》因劇中出現明朝才引進中國的玉米也招來了觀眾的批評……投資巨大、制作粗糙、產能過剩,其中的問題到底在哪里?去年,民進中央曾組織專家學者就此展開調研,分析指出,投機資本盲目涌入、行業內部優質創作資源和人才匱乏、行業低門檻介入與分散化經營、趨利浮躁之風等都是催生這一現狀的原因。
國內影視制作公司的從業者也開始對電視劇的無序發展表示擔憂。恒大影視公司董事長吳雪丹告訴記者:“從評估劇本有沒有市場價值,到后期組建演員團隊和制作團隊,都需要專業評估和豐富經驗來判斷。每做一部新戲起初都是未知數,劇本、演員、制作三方面缺一不可。影視公司的責任心非常重要。”面對當今電視劇市場這個“買方市場”,吳雪丹認為,電視劇創作和制作者必須加強行業自律,自覺摒棄低俗商業元素。她還預測,行業將來可能會出現兩極分化——好劇的競爭優勢不斷提升,粗制濫造的作品無人買單、自生自滅。
在高滿堂委員看來,電視劇的健康發展道路首先要強調原創。“幾乎每年兩會我都會呼吁業界重視電視劇原創,要從政策、輿論等多方面激勵原創作品的產生。這是藝術之本、行業發展之本。”他說,“高產的電視劇并不能滿足觀眾對優秀劇目的需求。這就要求電視劇必須對現實生活敞開更開闊的視野、胸襟和情懷。現實題材的電視劇需要開放多元,真實且深刻才好看。”
就最近多部韓劇卷土重來,年輕人癡迷追韓星的現象,高滿堂說,年輕人追求新潮可以理解,自己也看過幾集韓劇,但幾年前的“韓流”如今再起且有比之前更猛烈之勢,這就需要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思考了。“以韓劇為例,實際上從藝術角度分析,他們的作品和現實生活嚴重脫節。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我們應該做的是增強自己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在呼吁電視劇回歸原創、回歸現實生活的同時,高滿堂也建議,要為藝術創作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比如,加強對原創作品的版權保護、完善電視劇審查制度等。只有全社會、全行業共同努力,才能引導中國電視劇健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