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賈湖骨笛——九千年的絕響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7-12-27 14:44:13
核心提示:說起中國古代音樂,很容易讓人想起先秦的“宮商角徵羽”五聲,然而,在河南考古研究所和河南博物院珍藏有一批距今9000年—7500年的骨笛,這批舞陽賈湖出土的骨笛不僅能夠演奏出完備的五聲音階,其中一支還能演奏出完備的七聲音階,堪稱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說起中國古代音樂,很容易讓人想起先秦的“宮商角徵羽”五聲,然而,在河南考古研究所和河南博物院珍藏有一批距今9000年—7500年的骨笛,這批舞陽賈湖出土的骨笛不僅能夠演奏出完備的五聲音階,其中一支還能演奏出完備的七聲音階,堪稱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中國科技大學博物館館長、曾任賈湖遺址考古隊隊長的張居中教授,揭開了賈湖骨笛的神秘面紗,讓我們有幸聆聽那遠古的笛聲。


  笛子,那是個笛子!


  上世紀70年代,河南省考古人員在河南省舞陽賈湖村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稱作賈湖遺址。1984年,張居中帶領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組建的賈湖遺址考古隊到賈湖村進行考古發掘。


  1986年4月的一天中午,考古人員開始清理M278號墓墓主那具殘缺的骨架。清理中考古人員發現,這具骨架的左股骨內外兩側,各有一件管狀器物,長約20厘米,一面排列著7個整齊的小圓孔。位于外側的一支已經殘斷,而內側的一支保存基本完好。這兩件器物看上去像是用動物的骨管做成的,通體呈土黃色,晶瑩亮潔。


  張居中清楚地記得20多年前的那個場景,看著這個笛子一樣的骨管,大家七嘴八舌。“它很像笛子,當時連現場的民工們都說:‘笛子,它就是個笛子!’但是,說它是笛子吧,它又沒有吹孔,也沒有笛膜孔。”張居中說。雖然不知道它的用途,但大家猜測它是一件樂器。當年八月,中國音協在鄭州召開會議,來自全國的很多音樂史學家和音樂理論家到會。趁這個機會,張居中帶著這根骨管來到會上請教,一位專家看了后說,這就是一件骨哨,吹不出音列來。按照常識,只有能演奏出音列的才能算是樂器,而骨哨不能算。聽了這位專家的回答,張居中他們掃興而歸。


  然而,在1986年下半年的發掘中,又出土了幾支骨管。其中還有8個孔的。在1987年上半年,又出土了一批,有20多支骨管。其中較完整、能測量長短的有十多支,還有幾支沒斷。張居中說,這些骨管都是用丹頂鶴的尺骨,截去兩端骨節后,再鉆孔而制成的。

timg (5)


  骨管吹出悠揚的笛聲


  張居中說,這些骨管的構造與笛子盡管很相像,但有一個重要的不同,就是骨管一側開孔,但沒有吹孔。賈湖遺址的考察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張居中和另外幾位考古專家立刻帶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出土于M282號墓中的20號骨管專程來到北京請專家鑒定。他們首先找到了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蕭興華先生。


  蕭興華看到骨管很震驚,他認為盡管骨管沒有吹孔,但仍然是吹奏樂器。塔吉克族的鷹骨笛、哈薩克族的斯布斯額,都是用笛子的一端作為吹口的,只是吹奏時要將管端與嘴唇形成45度的傾斜角,利用聲波的震蕩,使樂管的邊棱發音。尤其重要的是,至今還在河南民間流傳的吹奏器竹籌,也是以管端作吹口的。“蕭興華便帶著我們來到中央民族樂團找到劉文金團長。劉文金找來一幫笛子演奏家試吹,其中由寧保生先生首先用斜吹的方法吹出了它的音列,這一結果使所有在場的人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張居中說。


  1987年11月,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黃翔鵬、所長助理蕭興華,武漢音樂學院院長童忠良等國內頂級的音樂界專家來到鄭州,專家們對賈湖骨笛共同進行了測音研究。他們從比較完整的6支骨笛中,選定了最完整的一支七孔骨笛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這支骨笛的音階結構至少是六聲音階,音樂家們還利用這支骨笛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悠揚的音樂令所有在場的人激動不已。賈湖骨笛與西安半坡陶哨(只能吹奏出一個二度音程)、河姆渡陶塤(只能吹奏出一個小三度音程)相比較要先進得多。“在歐洲曾出土過三萬年前的穿孔骨,但是只能吹出音,卻不能吹出音列。”張居中說。根據目前掌握的材料,賈湖骨笛不僅遠遠早于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稱為世界笛子的鼻祖,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出土個數最多且現在還能用以演奏的樂器。


  九千年前的人類奇跡


  據張居中介紹,賈湖出土的30多件骨笛共分早、中、晚三期,早期出土的兩支骨笛年代距今約9000年,分別開有五孔、六孔,能奏出四聲音階和完備的五聲音階。


  中期骨笛年代距今8500—8000年,這個時期出土的骨笛大多管開七孔,它們不但能吹奏出完備的五聲音階,而且已經能夠吹奏出完備的六聲音階和不完備的七聲音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M282號墓出土的20號、21號兩支骨笛,標志著賈湖音樂文化的高峰。


  以M282號墓的20號骨笛為例,演奏試驗和測音結果表明,其音階結構至少是六聲音階,也有可能是七聲齊備的古老的下徵(徵調,相當于簡譜中的5、6)音階。該笛還存在多宮演奏的可能性,可以吹奏比較復雜的旋律。


  晚期骨笛年代大約在8000年—7500年之間,這一時期的骨笛除了一部分保持了中期的七孔骨笛的形制之外,還出現了八孔骨笛,不僅能吹奏出完備的七聲音階,而且還可旋宮轉調。


  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其中一支骨笛出土時已經斷為三截。經分析,骨笛并非入土時折斷,而是墓主生前就已經損壞。耐人尋味的是,主人并未拋棄之,而是細心地在兩個折斷處各鉆了三組小孔,用細線連綴,可見墓主的細心和對它的喜愛。


  在古代文獻中,經常提到的“伏羲氏灼土為塤”“女媧制笙簧”的說法,特別是黃帝的樂官伶倫、堯的樂官夔,都是專職的音樂人。音樂的起源、樂器的發明,與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關系密切。而賈湖骨笛的出土,將整個中國音樂史的起源,提前到了9000年前。


  遠古“調音師”令人叫絕


  張居中說,在M282號墓出土的20號骨笛保留了完整的7個音孔,上面留有三處計算開孔的痕跡,邊緣還有一個小孔,這個小孔是制作中留下的,其孔徑也就1毫米多點。在鑒定中,考古人員推測,這個小孔不是校音的就是調音的。最后判斷是校音的,“這支骨笛在開第七孔時,先開了一個小孔,經過人耳的測音進行修正,然后在它下方再開了一個正式的音孔。經過測音,一孔至五孔間的音距,均為200音分。9000年前的賈湖人在沒有任何調音設備的前提下是如何制作出音程如此準確的骨笛,確實讓人感到非常神秘。”張居中說。


  據介紹,就音樂領域而言,數與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律在這里指音高標準,要定立這個標準,就要有一定的法則和規律,而這個法則的制定是和數有一定關系的。在出土的骨笛中有4支都發現制作時為計算開孔孔距而留下的計算刻度。這說明賈湖人曾經認真計算,笛子制成后還運用打小孔的方法調整個別孔的音差,制作方法和過程,與現在民族管樂器的制法很相似。它反映出的音律水平和計算水平之高,令人驚嘆。


  張居中分析說:“9000年前的賈湖人一方面憑計算,另一方面憑經驗。骨笛是兩頭粗中間細的異型管,不規則的骨管內還有骨髓等附著點,影響著氣流的通過。即使在今天用計算機計算也是很復雜的,制作者還對它進行修正設計,應該是計算加經驗的結果。可以說,這小小的骨笛,改寫了中國的音樂史。”


  賈湖骨笛的未解之謎


  多年來,考古界、音樂界都對賈湖骨笛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多重大發現,但專家仍提出很多讓人匪夷所思的謎團:


  賈湖骨笛早期遺址距今9000年,屬于新石器時代,骨笛上音孔直徑最小的只有1毫米,在石器時代,古人是用什么材質的鉆孔工具,才能鉆透堅硬的骨管呢?


  9000年前中國人的數學知識究竟處在怎樣的水平上?雖然骨笛的音孔最多的只有8個,但實際上,賈湖先民不但能夠熟悉從1到10的差別,而且對于數的等分和不等分已能靈活運用。


  要在鶴類尺骨這樣不規則的異型管上找到合理的音高排列,不僅需要長期的實踐經驗和合理的音高排列,而且需要種種不確定的因素加以考慮和計算,顯示出賈湖人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知識和經驗。而且,他們是通過何種辦法計算音孔位置的,成為專家們研究的難題……

 

 
標簽: 賈湖骨笛

本文標題: 賈湖骨笛——九千年的絕響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3540.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沽源县| 鲜城| 通山县| 屏东县| 嵩明县| 延川县| 陇西县| 长治市| 建德市| 和龙市| 徐水县| 那坡县| 忻州市| 福泉市| 永定县| 甘孜县| 台北市| 扎囊县| 新晃| 阆中市| 北京市| 沙雅县| 陕西省| 巴东县| 全南县| 巢湖市| 宜兰县| 莒南县| 马龙县| 北安市| 云阳县| 二连浩特市| 五家渠市| 天峨县| 兖州市| 蓝山县| 墨江| 隆化县| 南乐县| 清水河县|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