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內,在一個柚木和花梨木組成的落地屏風上,雕刻著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以及莫斯科河,河面大橋上是疾馳的中國高鐵。畫面四周花團錦簇,樹木繁盛。
這幅作品的文字介紹寫著:“一帶一路”倡議為拓展中俄大項目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品表達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俄眾多戰(zhàn)略性項目合作蓬勃開展的祝頌之意。
28日,主題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絲路華章”東陽木雕大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主辦方中國國家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一帶一路”倡議的偉大成果令人東陽木雕傳承大師們歡欣鼓舞。東陽木雕藝術傳承人以歷史的擔當和責任,滿懷創(chuàng)作激情,用木雕鐫刻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和偉大征程,用藝術表達“一帶一路”倡議的美好未來,集體創(chuàng)作了近百件“一帶一路”為主題木雕作品。
東陽木雕約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已有千余年的傳承發(fā)展歷史,是中國民間雕刻藝術之一,因浙江東陽而得名。傳統(tǒng)的東陽木雕屬于裝飾性雕刻,其工藝類型有無畫雕刻與圖稿設計雕刻兩類,均注重創(chuàng)意和"繪畫性",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主要特點是:構圖飽滿,表現(xiàn)內容豐富,刻劃層次分明,適當保留平面,具有以小觀大的藝術效果,特別適合表現(xiàn)故事性較強的內容。
展覽共分三個部分:序篇“中國夢篇”:表達中國精神,凝聚中國思想,傳遞中國文化和唱響現(xiàn)代化進程;上篇“絲路記憶”:以古絲綢之路、張騫出使西域、茶馬古道、鄭和下西洋的歷史為背景,展現(xiàn)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畫卷;下篇“復興路上”:對“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沿線國家的生態(tài)、經(jīng)濟和文化、科技等進行描繪,也展現(xiàn)了新技術、新資源的創(chuàng)新開發(fā)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