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對外文化集團“中華風韻”品牌2014年重頭戲之一,3月6日至9日,寧波市演藝集團原創民俗風情舞劇《十里紅妝》,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成功商演4場,2500多個座位的劇場座無虛席,上座率100%,且70%以上為美國觀眾。《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CHINA DAILY》等眾多主流媒體給予了廣泛關注和報道。
改變宣傳理念,導入市場化運作方式
作為寧波市“拳頭”舞臺作品,舞劇《十里紅妝》曾出訪德國、法國、波蘭、奧地利、香港、臺灣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以往的出訪多為公益性文化交流,演出場次少且觀眾不是主動買票走進劇場,難以在當地主流社會留下持續、深刻的印象。而此次訪演,寧波市演藝集團運用市場杠桿,全部觀眾主動購票觀看,票價定位在20—158美元之間,并不便宜,卻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景象,真正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一是前期宣傳到位。早在2013年7月,劇組就開始與紐約當地一家文化媒體合作,通過廣告牌、電臺、電視臺、雜志、報紙、觀眾互動等各種形式,將藝術團介紹、節目介紹、藝術形式介紹、主要演員介紹等內容推送給紐約市民,為該劇的演出宣傳造勢,紐約街頭大街小巷的廣告成為游客拍照留念的背景;二是票務營銷到位。充分利用美國演出市場高度專業化的特點,委托專業中介機構推銷票務。該劇提前四個月開始網絡售票,并到各個社區舉辦展覽促進票務出售,既節省了營銷成本,又提高了營銷效率;三是配套運作到位。如安排該劇出品人、制作人和導演親自參與當地電視臺、電臺節目的錄制對該劇和江南婚假習俗進行推介,打造衍生產品、對《十里紅妝》音像制品和紅肚兜等紀念品配合演出進行售賣等。通過一系列舉措,該劇演出前出票率就已達到七成,首場演出轟動全城后使得后三場門票被一搶而空。
貼合受眾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外向型文化產品
美國林肯藝術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藝術會場,每年接待觀眾超過500萬,在紐約公眾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十里紅妝》走進林肯藝術中心,等于直接走入紐約主流人群的消費視野和文化生活,但同時它對劇目也有著十分苛刻的要求。為此,《十里紅妝》在赴美演出前,對全劇作了美國“本土化”的修改:一是內容更通俗?!妒锛t妝》采用國際通行的舞蹈語言,加上前期媒體對情節的宣傳介紹、人物關系的明確以及與劇情相關的文化背景通過英文字幕屏進行介紹等,讓觀眾完全處于一個輕松的欣賞氛圍中,絕大多觀眾表示理解劇目主題毫無障礙;二是編排更緊湊。邀請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視覺藝術系教授杰夏伯和紐約皇后學院戲劇舞蹈系教授殷梅為該劇開展藝術加工,邀請林肯中心藝術總監到寧波審查節目,并將演出時間壓縮到兩個小時之內,以更吻合美國觀眾的欣賞水平;三是舞美效果更簡潔。根據當地劇場條件,將舞臺道具在保持原有唯美大氣的基礎上,盡量以軟景取代,演出道具由原來的6個集裝箱壓縮到2個集裝箱,不僅節約了運輸成本,也更有利于觀眾將注意力集中于表演本身,達到了返璞歸真的效果。
著眼立體傳播,深化城市品牌營銷內涵
《十里紅妝》在林肯藝術中心的四場火爆演出,使該劇成了演出機構爭搶的“香饃饃”,目前已有美國多家演出商找到寧波市演藝集團洽談該劇商演事宜,可以說,《十里紅妝》已經成功邁出了海外商演的第一步。但寧波市宣傳文化部門的目標則是更希望通過“紅妝”系列為代表的寧波文化進行全方位的城市營銷。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在街頭大屏幕播放城市宣傳片。從去年7月開始,一則名為“阿拉寧波”、長達30秒的寧波城市宣傳片在被稱為“世界十字路口”的紐約時報廣場電子大屏幕滾動播出,每天播放24次、播放1年,用圖片、微電影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底蘊與時尚氣息完美交融的寧波城市形象;二是面向青少年舉辦城市人文講座。
趁演出間隙,代表團先后在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和亞洲文化協會舉辦了兩場講座,通過主講人介紹寧波城市人文和演員現場表演片段舞蹈相結合的形式,向當地師生和市民介紹了中國東方的傳統婚嫁文化,亞洲協會文化網還對講座進行了直播;三是發揮榜樣作用,推動更多寧波文化產品走進國際市場?!妒锛t妝》在美國的成功,對寧波通過文化產品的營銷進行城市宣傳起到極好的示范作用。對此,該市文化部門將對該案例進行推廣,對其在國際市場營銷、項目前期策劃、英文資料制作等方面的經驗進行總結分析,制作成小冊子,分發至市內各文化機構,幫助更多的文化產品順利走進國際市場。目前,寧波市演藝集團和麻省理工大學、紐約皇后學院合作的另一外向型舞臺作品《霸王別姬》正在洽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