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第二屆全國九針療法臨床經驗交流會在太原舉行,此次大會也是“九針療法”入圍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的首次交流研討會。“九針療法”申遺成功標志著我省對傳統中醫療法的重視和保護。

九針,針具名,為九種針具的總稱。出自《黃帝內經》,即镵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和大針。新九針療法由山西省針灸研究所創始人師懷堂教授創新研發而成,是聞名國內外的特色品牌療法。它扎根于山西,成長于山西,發展于山西,九針打破了傳統針灸單一針具治病的局限性,發揮不同針具特異性作用和針灸的綜合作用,還填補了一些針灸治療學的空白。
此次會議吸引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260余專家學者,收到交流文稿130余篇,PPT課件24份,整理成論文集15萬余字。來自不同專業的專家學者,分享各自臨床經驗的同時也對九針的發展給予很多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
山西作為針灸臨床的大省,九針療法以多種針具為特色,開創了單針特異性和多針配伍使用的獨特診治格局,在提高臨床療效的同時,受到越來越多同行的青睞和患者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