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發(fā)現(xiàn)國學大師饒宗頤70年前手書碑刻
一塊數(shù)十年前被村民挪來當茶幾的石碑,竟是國學大師饒宗頤70年前的手書碑刻。昨日上午,這塊迄今發(fā)現(xiàn)的饒宗頤教授最早的手書碑刻--“繼志亭”碑刻,被潮州市潮安區(qū)委、區(qū)政府捐贈給潮州市饒宗頤學術館永久珍藏。身在香港的饒宗頤獲悉相關情況后非常高興,并感謝社會各界對饒學事業(yè)的支持。
下落不明數(shù)十年的石碑重獲新生
潮州市浮洋鎮(zhèn)大吳村的吳伯怎么也沒想到,被自己當了數(shù)十年茶幾的石碑,上面碑文的字跡竟出自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之手。若非潮安文史研究愛好者楊煥鈿在浮洋鄉(xiāng)間的一次偶然發(fā)現(xiàn),這塊由“方繼仁撰、饒宗頤書”的繼志亭碑恐怕至今仍未能揭開神秘面紗。
楊煥鈿回憶,發(fā)現(xiàn)這塊石碑是在5年前。一次,他到浮洋鎮(zhèn)大吳村觀看游神習俗時,發(fā)現(xiàn)村道旁有一塊刻有文字的石碑。“那塊石碑就放在一戶人家的庭院外,架在路邊的石凳上當茶幾,上面布滿厚厚的灰塵。”出于自身的愛好,他將此石碑略微打掃干凈后進行了拍照。
幾個月后,他在家里用電腦回放圖片時,從模糊的字跡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饒”字,這引起他的重視。第二天,楊煥鈿便再次來到大吳村,仔細地為碑文制作了拓片。拓片中,“饒宗頤書”四個字清晰可見,楊煥鈿激動不已,他深知這塊石碑的重大價值,于是向潮安區(qū)委宣傳部做了匯報。
激動之余,楊煥鈿內(nèi)心仍有一絲擔憂。“這個秘密不能透露半點風聲,如果有人知道石碑跟饒宗頤有關系,幾乎無人看管的那塊石碑分分鐘都可能失蹤。”楊煥鈿說。于是在這5年時間里,他一方面對這塊碑文進行研究,一方面也積極配合當?shù)卣虍數(shù)卮迕裾骷@塊石碑。
碑文記錄潮商返鄉(xiāng)捐資建亭等善舉
為了征集這塊石碑,當?shù)卣隽舜罅康墓ぷ鳎?jīng)細致研究,于兩個月前完成了灰涵繼志亭碑的征集工作。石碑的碑文記載稱:“今年春,繼仁奉先君靈柩回梓安葬。遵遺訓,虞禮節(jié)親友燕會之費,以充善舉。”接著講述了建圖書館學校及雨亭的事情。碑文中最后說“夫禮因時制宜,時難年荒,省虛糜以備世用,未始非達權通變利物和義之道。后之人或有以此舉為是,而效之者蔚成風俗,則州里禮習應興革者,有不待勸而興革之,斯繼仁之愿已。是為記。”
這塊石碑的來歷還要追溯到1948年。旅港潮商方繼仁的父親去世,他扶靈柩歸鄉(xiāng)安葬,遵照父親的遺訓,將辦喪事節(jié)約下來的費用用于建設引韓灌溉工程“惠民涵”、多所學校圖書館,并在潮安浮洋鎮(zhèn)灰涵等地建了五個雨亭,統(tǒng)一命名為“繼志亭”。方繼仁為此撰寫碑文,表達了“省虛糜以備世用”及“達權通變利物和義”的做法和思想,引起忘年摯友饒宗頤的共鳴。饒宗頤遂手書碑文,令人鐫刻后豎立于位于灰涵的雨亭內(nèi)。
據(jù)浮洋鎮(zhèn)大吳村吳宏貞老人回憶,1973年潮汕公路擴建,繼志亭被拆,后碑石被移作他用。此次繼志亭碑刻重現(xiàn)在世人面前,距饒宗頤教授手書此碑文已過去近■年。
人物
饒宗頤,1917年生于廣東潮安,祖籍廣東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是享譽海內(nèi)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他在傳統(tǒng)經(jīng)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與錢鍾書、季羨林分別并稱“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
情緣
饒宗頤教授與方繼仁先生交情有多深?潮州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沈啟綿回憶,饒老曾說,方繼仁先生是他的第一個貴人。而方繼仁先生也曾對饒宗頤先生說,你需要什么要去哪里,全部由我負責。但是有一條,你必須做我的老師。據(jù)沈啟綿介紹,饒宗頤教授一生只為兩個人寫過墓志銘,一是其師蔡夢香,一是方繼仁先生。
學者:為饒學研究提供新資料
這塊石碑的重現(xiàn),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韓山師范學院黃挺教授說:“碑記記錄的事件本身也很有意義。方先生撰寫《繼志亭碑記》以明志,饒公將碑記書寫上石,同樣期望這種義舉能夠起到移風易俗的作用。其次,饒公與方繼仁先生之間的遇合是大家所熟知的傳奇,碑記發(fā)現(xiàn),為他們的交往提供了新資料。”
對于饒宗頤與方繼仁的“忘年之交”,潮州市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陳偉民介紹說,早年,饒教授在潮州專注于地方文史資料的整理和研究,在主持編修《潮州志》工作的時候,得到了方繼仁先生等鄉(xiāng)賢的鼎力幫助,并因此與方繼仁先生結緣,從此之后,兩人互敬互重,交誼至深,而為“忘年之交”。1949年,饒教授定居香港,在開展學術研究工作中,方先生一如既往地給予關心和資助。因此,饒教授對方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曾經(jīng)激動地說過:“方繼仁先生是我生命中很關鍵的一個人。”
在昨日的捐贈儀式上,陳偉民說:“這塊由方先生撰文、饒教授書寫的《灰涵繼志亭碑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fā)現(xiàn),它不僅見證了方繼仁先生和饒宗頤教授的深厚友誼,而且能更深刻地認識方繼仁先生高尚的品格精神。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饒教授書法藝術作品的內(nèi)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我館將妥善做好這塊碑刻的保護工作,并使之發(fā)揚光大。”
鑒于饒宗頤教授手書灰涵繼志亭碑刻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潮州市潮安區(qū)委、區(qū)政府決定將其捐贈給潮州市饒宗頤學術館,使其得到最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