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9日電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天民日前在北大培文漢字藝術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表示,漢字藝術不止于書法,是具有中國民族文化根基的,具有普世意義的藝術表達方式。

朱青生 高凱 攝
近日,北大培文漢字藝術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天民在發言中談到漢字藝術本身,他認為,“從世界藝術史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這種既符合這個時代要求,又具有我們民族自身特質的藝術形式。漢字藝術已經不再只是書法,也不僅僅是現代書法,而是表達的一種當代的方式,尋找到這樣既具有普世意義的一種語言方式,又具有中國民族文化根基的藝術表達方式,那么這樣漢字藝術的表達方式更大。”
國際藝術史學會主席、北大教授朱青生從藝術史的角度闡釋了對漢字藝術的認識和理解,他說,“藝術史的概念來說各個世界的文化和時代的藝術,所以書法就成為我們來糾正整個世界偏見而切入的一個大入口。”他著重探討了從元代以后作為中國藝術核心的書法,在中國的新藝術和新方法、新媒體已經在影響力上達到了世界的前沿的情況下,如何帶來更多的突破。
漢字藝術家、評論家、策劃人濮列平回顧漢字藝術歷史發展的重要節點:1985年以古干、黃苗子、張仃為首的一批老藝術家們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中國現代書法展”,包括其后的一系列活動是這些老先生在改革開放初期發起的一場關于中國藝術站在自身文化系統創新的藝術運動,而他們將這場運動定位在漢字及其藝術的系統上。
北大培文總裁高秀芹博士在致辭中闡述了創辦研究中心的初衷,她表示,研究中心未來將在漢字藝術的理論研究、國際化推廣和學術平臺的搭建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據悉,北大培文漢字藝術研究中心聘任濮列平先生為中心主任,聘任朱競、屈皓、于立為副主任,王勇為秘書長,聘任王曉明、肖鷹、金寧、張振國等為研究員,并且成立學術委員會,朱青生、高天民擔任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