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絲綢之路:一塊織物的絲路故事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8-01-12 11:20:46  來源:新華網
核心提示:20世紀30年代,敘利亞巴爾米拉古城,一批精美的漢代絲織品被考古隊發現,其中包括一種被知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稱為“漢式綺組織”的織物。
  20世紀30年代,敘利亞巴爾米拉古城,一批精美的漢代絲織品被考古隊發現,其中包括一種被知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稱為“漢式綺組織”的織物。

  這是漢代普遍使用的紡織技術:平紋的地組織上,經線相間隔地織起三上一下的斜紋浮花。其中一塊漢綺織有左右對稱的雙角獸,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對鳥紋綺十分相似。

  絲綢之路的興起,不僅使西方獲得了絲綢制品,也使其學到了穿梭于經緯線中的紡織技術。處于東西方交流十字路口的新疆,集中出土了大量東漢魏晉至北朝時期紡織品。其中,新疆營盤95BYYM15號墓出土的紅地人獸樹紋罽(音同季)就是很好的實例,見證了東西方紡織技術經由絲綢之路的交融。

  正是當時的巴爾米拉商人,從波斯人手中收入這些中國絲織品,然后轉賣到羅馬行省及沿海各地。

QQ截圖20180112100612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對鳥紋綺。

  上海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屠恒賢認為,通過絲綢之路,西方不僅獲得了輕柔細膩的絲綢制品,也學習了穿梭于經緯線中的紡織技術。

  經中間商轉手的絲綢制品十分昂貴,地中海區域各城市的紡織工人,便將絲與當地亞麻線重新混紡成新的織物出售,對絲的再加工促進了西方紡織技術發展。公元4世紀下半葉后,薩珊波斯絲織業興起,在此基礎上還開發了斜紋緯錦的新品種。

  20世紀90年代,一塊與巴爾米拉出土漢綺構圖風格和織造技藝類似的漢綺,在新疆尉犁縣境內羅布泊西側的營盤遺址中出土。

  處于東西方交流十字路口的新疆,見證了東西方紡織技術經由絲綢之路的交融。

  多年來,新疆絲路沿線的古樓蘭、營盤、且末扎滾魯克、民豐尼雅以及吐魯番等地,集中出土了大量東漢魏晉至北朝時期紡織品。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教授李文瑛近期完成的“紡織考古”相關課題,通過分析出土紡織品材質、紋樣、技藝等,為絲綢之路的紡織技術與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佐證。

QQ截圖20180112100618
▲雞鳴枕

  她介紹,早在公元前1世紀絲路暢通后,隨著絲綢的大量輸出,中原地區的蠶桑絲織技術就逐漸傳入新疆地區。不晚于3世紀,養蠶技術已傳入新疆,3世紀中期左右,新疆出現了復雜的地產錦等。隨后,絲綢產品和絲織技術又經由新疆沿絲綢之路縱深傳播。

  “從史籍和考古資料看,漢晉時期,中國絲綢向西方傳播在新疆境內主要通過絲路的南道和中道,絲織技術特別是提花織錦的技術,應最先為地處絲路沿線的主要綠洲城鎮所借鑒。”她說。

QQ截圖20180112100624
▲營盤95BYYM15號墓穿著華麗的墓主人

  漢晉時期,營盤地處絲路中道的交通要沖。上世紀90年代,中國考古工作者在營盤遺址發掘出百余座墓葬。其中,營盤95BYYM15號墓規格最高,年代大體為東漢末至魏晉前涼時期。墓主人為一男性,頭戴貼金面具,袍服華麗,顯示出生前不同尋常的身份和地位。

  墓主人頭枕雞鳴枕,這是漢唐時期中原百姓常用的寢具,其面料正是對禽對獸獸面紋漢綺??梢姡詽h代中原王朝對西域進行統治和管理后,西域人生活中也處處傳承著漢文化。

  而墓主人身上所穿的紅地人獸樹紋罽(音同季),則是一件東西合璧的產物。它獨特的雙層毛織物,由紅、黃兩色經緯按排列比1:1平紋交織,描繪了以石榴樹為軸兩兩相對的人物:他們裸體、卷發、高鼻,手持矛、盾、劍等武器作揮舞狀,具有典型的古希臘、羅馬風格。

QQ截圖20180112101534
▲營盤95BYYM15號墓出土紅地人獸樹紋罽

  人獸樹紋罽外袍的兩袖下半截則由幾何紋錦絳拼縫而成,上面漂亮的渦云紋是典型的西亞風格。李文瑛分析說,從工藝織造技術上看,這類錦絳可能是在傳統的中原平紋經錦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西域所產絲線紡織而成。綜合人獸樹紋罽的藝術、技術特征,研究人員推定它源于中亞大夏或犍陀羅等受希臘文化影響較深的地區。

QQ截圖20180112101542
▲紅地人獸樹紋罽

  “這座墓出土的紡織品既有來自內地的絲織品,也有受東西方紡織文化影響而產生于當地的絲綢新品種,更有來自遙遠西方世界的精紡的花罽。它們匯聚了西域本地及東西方不同的藝術、技術風格,從而表現出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李文瑛說。

  西方紡織品對中國的影響首先是從紋飾開始的。李文瑛介紹,以新疆出土北朝絲綢紋樣為例,除了傳統的中國珍禽異獸,來自中亞、西亞、南亞一帶的各種動物及神獸大量出現,如獅、象、孔雀、山羊、翼馬、駱駝等。再如,魏晉以后,有西域文化特色的植物紋樣也開始出現,比如最早傳入的葡萄紋。

  李文瑛說,在新疆出土的東漢魏晉至北朝時期的絲綢中,還有大量的顯花織物,從技術上看,當時除來自內地的絲綢生產采用傳統中原技術外,在新疆地區還出現了中亞技術體系的顯花絲織產品。她認為,對于這些絲織物,尤其是對反映當時絲織技術最高水平的織錦所傳達的技術信息還應深度挖掘,有助于深化絲綢之路紡織技術交流研究。
 
標簽: 絲綢之路

本文標題: 絲綢之路:一塊織物的絲路故事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news/show-3830.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抚宁县| 白城市| 封丘县| 建瓯市| 玉山县| 嘉善县| 定西市| 昌平区| 来凤县| 乐山市| 班玛县| 柘荣县| 黄冈市| 铜陵市| 平罗县| 双流县| 泸定县| 永仁县| 三河市| 扎鲁特旗| 望都县| 腾冲县| 库伦旗| 庐江县| 郸城县| 汉沽区| 彰武县| 宾川县| 武夷山市| 孟村| 额尔古纳市| 远安县| 盐津县| 莎车县| 金山区| 京山县| 福泉市| 安顺市| 利川市|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