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蕪湖市建筑市場上出現了這樣一幕:某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過程中,中標的不是商務標和技術標得分第一的企業,而是排在第5位的企業。
原來,從2015年開始,該市建筑市場招投標便啟用了新辦法。在企業投標過程中,技術標為符合性審查,參與投標的企業除商務標滿分為90分外,增加了一項“信用標”,占10分,中標結果取決于最終的“綜合成績”。這家排在第5位的企業,雖然商務標得分只有89.85分,但加上“信用標”得分6.48分,總得分96.33分,排在第1位,便成為了首選中標人。
蕪湖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對于施工企業而言,“信用標”的啟用,改變了傳統競爭模式,“信用標”權重增加,誠信成為了企業的自覺要求;對于建設方而言,有了信用基礎,其對項目完美履約的信心也隨之增強,工程品質得到進一步保障。
實際上,近年來,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北京市和新疆烏魯木齊市等多個省市已陸續將信用評價制度納入建筑市場監管體系之中,建筑業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正逐漸形成。而這,也是住房城鄉建設部多年來積極推進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結出的碩果。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誠信經濟、信用經濟。誠信作為市場中不可或缺的特殊資源,既是企業在改革中實現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降低經濟交易費用的重要路徑。
2014年,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立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建成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對于“工程建設領域信用建設”,文件提出了“推進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工程建設市場信用法規制度建設,制定工程建設市場各方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標準”等具體要求。
2014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從頂層設計角度,開啟行業系統性改革新篇章,并在《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將“推進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與誠信體系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多年來,國家和住房城鄉建設部推動建筑業誠信體系建設的步伐一直在向前邁進。
在2017年12月23日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加強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依然被列入2018年全國住房城鄉建設系統要認真貫徹落實的重點工作之一。
事實上,2016年初,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的全力推動下,全國31個省級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基礎平臺與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央數據庫實現互聯互通,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俗稱“四庫一平臺”)實現聯網,實質上標志著行業誠信體系已經初步建立。平臺以“企業庫、人員庫、項目庫、信用庫”四庫互聯互通為基礎,以身份證可查人員、以單位名可查人員、以人員可查單位,真正實現了全國建筑市場“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監管目標。
專家認為,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的啟用,是住房城鄉建設部推進“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約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重要舉措。自平臺啟用以來,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的通報越來越多、對行業的整頓力度越來越大,平臺逐漸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目前,福建省、安徽省和北京市等多個省市已通過平臺的數據采集、整理,將企業誠信、個人誠信行為量化,并應用在工程建設各個領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站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歷史關鍵時刻,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戰略部署,可以發現,建筑業改革脈絡清晰而明確。一是全面推進建筑業發展方向轉變,其最通俗的表述是“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變”。由此,建筑工業化、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等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其最終訴求是由規?;l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二是全面推進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推動行業企業從房建市場走向基建市場、從施工總承包走向工程總承包、從單純施工向“投融建管營”一體化發展轉型,其最終訴求是打造“中國建造”品牌。三是全面凈化行業發展環境。建立更加開放的市場、資質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各種違規保證金的廢除和建設工程參與各方責任的進一步明確等,都讓業內外人士看到了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推動建筑業市場化、規范化發展的決心。而在這些改革舉措背后,誠信體系建設始終如影隨形,并經歷了不斷加碼的過程,其“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可或缺。從發展的觀點來看,這些戰略訴求的最終實現,也必須建立在完善的信用體系、誠信環境之上。
以此為契機,可以看到,在2017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這一改革頂層設計文件中,國家對于建筑業誠信體系建設的要求,也開始由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轉向應用階段,提出了“完善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實現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數據共享交換;建立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制度,依法依規全面公開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接受社會監督”等要求。因此,經過調研、征求意見,2017年底,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建筑市場信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對于行業整體改革而言,便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暫行辦法》共7章、30條,具有六大亮點:
一是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被進一步強化;
二是解決信用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全面等問題,明確不良信用信息公開6個月到3年;
三是分類監管企業,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
四是建立“黑名單”制度;
五是規范信用評價行為,不得設置地方信用壁壘;
六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定期核查,落實不力的將被通報。
從內容來看,《暫行辦法》是在全面解決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本質上來說,則是在為建筑市場整體環境的重塑清掃障礙,為更加公平、公正建筑市場競爭環境的建立作鋪墊。因此,隨著2018年《暫行辦法》正式施行,安徽省蕪湖市建筑市場上的這一幕將在全國各地涌現,而“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的理念也將蔚然成風,成為建筑業在新時代取得新發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