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8日發布消息稱,在2017年大凌河中上游紅山文化遺存考古工作中,已發現112處紅山文化遺址。
紅山文化是中國東北地區最著名的一支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在中華五千年文明進程中占據獨特地位。
據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家文物局批準的項目計劃,2017年,該所在遼寧喀左、建平地區開展紅山文化遺存考古調查,并在未來5年內持續尋找紅山文化的核心聚落。
截至目前,考古人員已發現先秦時期遺址410余處,包括紅山文化遺址112處、紅山文化墓地34處,在數量和分布面積方面均有極大的突破,對研究紅山文化遺址和墓地的分布特點以及同祭祀區之間的關系產生更深入認識。
其中,在對下臺子遺址試掘工作中,清理了紅山文化時期灰坑1座、灶址1座,豐富了紅山文化遺存的內涵,對該地區紅山文化歷時性研究和先人的生業方式、社會形態等方面提供了新材料。
考古人員介紹,自紅山文化發現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對紅山文化的面貌一直沒有形成系統的認識,直到對牛河梁遺址的發掘,引起了海內外廣泛關注。而此前遼寧境內掌握的110多處紅山文化遺存中,多數為積石冢,類似的聚落遺址一直沒有出現。
本次考古調查將以牛河梁遺址等為主要目標,推進對紅山文化先人的具體生活狀態、社會狀況、發展規律、原始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認識,重點揭開紅山先人居所之謎。根據統一要求,參與單位要建立完整的數據庫和檔案,為紅山文化的研究和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境內,發現了距今5500年前的大型祭壇、女神廟、積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代表了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稱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