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祥瑞的“瑞”。“瑞”的本意是玉制的信物,這一點非常重要。《說文》這樣解釋“瑞”字:“以玉為信也。”就是用玉來表示誠信。從秦朝起,一直到清朝,國家的信譽是用玉來表示的,叫玉璽,就源于這個“瑞”字。

國家的最高權力一定用玉璽來體現,而不用黃金或其他材質的璽,表明中華民族信守承諾。“瑞”這個字,就作為信用體制的一個確切的實物、證據,我們用它來說話。
國家最高權力用玉璽表現,我們個人的信譽則用蓋章體現。西方人是認簽名不認章,中國人過去是認章不認簽名,這就是玉文化帶給我們的。我記得小時候領什么東西都得帶個章,人家根本不認簽名。現在允許你簽名領東西;過去簽名領東西,根本領不走,必須要蓋一個章。上點兒歲數的人都經歷過那個時期,隨身帶個人名章。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種文化呢?主要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人與人之間最虛的東西是什么呢?是誠信,誰也看不到。有句老話“人心隔肚皮”,你看不出來別人怎么想。那怎么表現自己的誠信呢?一定要有禮儀感,要蓋個章。所以歷史上有大量名章存世,尤其漢代以后,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物,能幫我們找到歷史人物的證據。
由于人對自然界的未知,過去祈求風調雨順的時候,常會做一些禮儀來呼風喚雨。一旦真的下雨了,我們就認為上天守信用了,所以叫“祥瑞”。比如我們常說“天降祥瑞”、“瑞雪兆豐年”,就是覺得自然跟人之間溝通了,能夠遵守這種信譽。后來把人與自然的這種關系,引申為人與人之間、君與臣之間的一種信任關系。
漢字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符號,文字的復雜,表明文化的復雜。越簡單的文化,文字就越趨于簡單。我們的文字都是逐漸積累的,甲骨文上的字現存的不多,到了《康熙字典》,字數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中華民族創造了如此復雜的文字系統,表明了文化的昌盛。“玉”,作為文字,實際上就是一個符號,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