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活動正式啟動,浙江共有4個項目入選,它們分別是浙江寧波大榭史前制鹽遺址、浙江永嘉唐代甌窯遺址、浙江紹興蘭若寺墓地、浙江開化龍坦明代青花瓷窯址。
每年,各單位都會踴躍推薦報名這場“文物界的奧斯卡大獎”,今年也不例外。據了解,2017年,全國經過批準的發掘項目達800多項。本次評選活動辦公室從主動申報參評項目、《中國文物報·文物考古周刊》考古發現投稿項目、國家文物局2017年度中國重要考古發現項目中進行遴選,最終推薦40個發掘和調查項目參加初評,并將通過投票產生25項進入終評。
40個入圍初評的項目匯集了全年考古的干活,分量十足。想必,今年的十大考古新發現也會競爭激烈。我省入圍的4個項目均入圍了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可謂是優中選優。

大榭Ⅱ期遺存中發現的部分制鹽陶器
寧波大榭史前制鹽遺址位于大榭開發區下廠村。因配合工程建設,2016年曾進行Ⅰ期發掘,發掘面積4000平方米,2017年3月至11月實施了Ⅱ期發掘,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遺址文化堆積由早及晚分別為史前、東周和宋元時期。其中史前時期大致相當于良渚文化晚期和錢山漾文化時期,這是遺址的主體部分。寧波大榭史前制鹽遺址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早制海鹽的遺址,制鹽灶等工具的出土顯示,4000多年前的制鹽工藝與傳承至今的土法制鹽如出一轍。

浙江永嘉唐代甌窯遺址全景
甌窯是浙江乃至國內的重要窯場之一,也是最早出現在文獻中的窯場。坦頭窯址位于溫州市永嘉縣三江街道龍下村,這里是楠溪江入甌江口,也是甌窯的重要分布區,坦頭窯址是唐代甌窯遺址中極具典型性的窯址。此次考古挖掘發現了多個“首次”:首次完整揭露唐代甌窯窯場;首次在窯址上發現了豐富的祭祀遺址;首次較全面地揭露了唐代甌窯產品的基本面貌與特征;首次在上林湖以外地區發現了用釉封口的瓷質匣缽以及部分可以與秘色瓷媲美的高質量青瓷;首次在窯址中發現紀年標本,為唐代晚期甌窯產品確立年代標尺。此外,此次挖掘還首次發現唐代“官作”字樣:一件匣缽上發現“余王監”三個字和一件瓷碗上“官作碗”等多個字樣。這對于整個唐代窯業管理制度的理解,具有指向性的意義。

蘭若寺墓地全貌
蘭若寺墓地位于紹興市柯橋區平水鎮東部,青龍山與日鑄嶺之間的峽谷地區,小地名稱皇墳山。2016年11月,因紹興市柯橋區平水鎮蘭若寺水庫裸心湖建設項目的開展,浙江省文物局委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柯橋區文化發展中心考古處,對建設規劃范圍進行考古探勘。至2016年12月底,考古隊在蘭若寺水庫北岸、皇墳山南麓確認一處南宋時期墓地——蘭若寺墓地,墓地由風水環境、墓園、墳寺等組成,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南宋時期規模最大、格局最完整的高等級墓地。

青花魚藻紋盤
龍坦窯址位于浙江省開化縣蘇莊鎮龍坦村。1982年野外調查時首次在龍坦村對面的茶山上發現多處瓷片堆積。1985年又對該處作了詳細復查,采集了部分標本,據此初步推斷該處為元代始燒的窯址。為了進一步探明該窯址的時代、生產面貌及與周邊地區尤其是景德鎮地區制瓷業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并在考古發掘基礎上進行文物保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開化縣文物管理所聯合組隊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
40個初評項目公布后,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全國80家考古發掘資質單位將進行投票,最終選出25項入圍終評,再通過現場答辯,評選出最終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候選項目(按年代從早到晚排序)
1、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
2、廣西隆安婭懷洞遺址
3、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
4、內蒙古化德銅鼎山四麻溝遺址
5、湖南瀘溪下灣遺址
6、福建明溪南山遺址
7、山東章丘焦家遺址
8、陜西高陵楊官寨遺址
9、浙江寧波大榭史前制鹽遺址
10、湖南寧鄉羅家沖遺址
11、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宮城及門址
12、貴州習水黃金灣遺址
13、廣東增城墨依山先秦遺址
14、寧夏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
15、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
16、湖北京山蘇家壟遺址
17、陜西澄城劉家洼春秋墓地
18、甘肅寧縣石家墓群
19、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
20、河北行唐故郡遺址
21、山西榆社偶爾坪遺址
22、陜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
23、山東青島土山屯墓群
24、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
25、山東東阿大秦村寺廟和行宮遺址
26、陜西西安隋唐長安城東北角及夾城等遺址
27、浙江永嘉唐代甌窯遺址
28、河北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
29、河南開封北宋東京城順天門(新鄭門)遺址
30、遼寧康平遼代契丹貴族墓群
31、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
32、甘肅武威亥母寺遺址
33、吉林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
34、河北崇禮金代太子城遺址
35、重慶奉節南宋白帝城遺址
36、浙江紹興蘭若寺墓地
37、江蘇太倉樊村涇元代遺址
38、貴州遵義皇墳嘴和趙家壩墓地
39、浙江開化龍坦明代青花瓷窯址
40、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