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國家寶藏》之五:有這樣一幅畫,乾隆皇帝看過后拍案嘆服,揮筆寫下御書四字,“妙入毫巔”;有這樣一幅畫,它的作者畫風若“春蠶吐絲”,人稱“才絕、畫絕、癡絕”。本期,古建中國帶您解讀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洛神賦圖》。

《國家寶藏》第五期,遼寧省博物館(新中國第一座博物館)為我們帶來了三件國寶——《洛神賦圖》《萬歲通天帖》《銅鎏金木芯馬鐙》,其中前兩件書畫均是末代皇帝溥儀帶出清宮后,輾轉最終于東北博物館(即現在的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這三件寶物中,大家可能對《洛神賦圖》會比較熟悉,在一些影視劇中曾出現過,但它前世今生的故事,你都了解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幅千古名畫。

節(jié)目中,演員陳曉化身“畫圣”顧愷之演繹千古名畫《洛神賦圖》的創(chuàng)作過程。在《洛神賦圖》的前世故事中,早已完成畫作的顧愷之遲遲不肯為曹植、洛神“點睛”,直到完全體會到人物心境后方肯落筆。
正是因為這份“執(zhí)拗”,他的“點睛之筆”才使得《洛神賦圖》精致傳神,而陳曉的演繹也將這位“畫圣”對藝術的“癡絕”刻畫得淋漓盡致。
洛神賦圖的內容

畫卷從右端開始,第一段描繪了黃昏,曹植經過洛水之濱時停駐體息。在平靜的水面上,風姿絕世、含情脈脈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tài)從容,凌波而來。柳岸邊,曹植身體微微前傾,伸出雙手擋住眾隨從。隨從們目光呆滯,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視著前方水面上美麗的洛神。
曹植解玉佩相贈表達對洛神的深切愛慕,洛神指潛淵為期,曹植又怕受騙,心情矛盾。于是便斂容定神,守之以禮,二人情意纏綿。洛神與諸神仙嬉戲,風神收風,河神撫平水波,水神鳴鼓,女蝸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間、水中若隱若現,舒袖歌舞。

《洛神賦圖》局部
第二段描繪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別離時的情景,這是故事情節(jié)的高潮。在岸邊,曹植在眾隨從的扶持下,目送著洛神漸漸遠去,眼神中傾訴著無盡的悲傷與無奈。洛神不停的回頭望著岸上的曹植,眼神中流露出不舍與依戀。
最后一部分描繪了就駕啟程。表現洛神離去后,曹植對她的深切追憶與思念。曹植乘輕舟溯流而上追趕云車,希望再次見到洛神的倩影。但是無奈人神相隔,早己尋覓不到洛神的蹤影。思念與悲傷之情不能自己,以至于徹夜難眠,在洛水邊等待到天明,流連忘返的場景。
“畫圣”顧愷之

這幅畫的作者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畫家,中國歷史上杰出的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在中國繪畫史上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洛神賦圖》是他依據三國時期曹植的名篇《洛神賦》而作的繪畫名作,目前真跡已失傳,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宋代摹本。今存有宋代摹本6卷,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件為冊頁,其余五件(故宮博物院藏三卷、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一卷及遼寧省博物館藏一卷)構圖、內容與造型基本一致,均為宋人摹本,唯技法工拙不一。
《洛神賦圖》--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
《洛神賦圖》在布局上采用連續(xù)多幅畫面表現一個完整情節(jié)的手法,類似當代的連環(huán)畫,開創(chuàng)了中國傳統繪畫長卷的先河,被譽為“中國繪畫始祖”,是傳世中國畫中以文學為題材的最早作品之一。

作品將不同情節(jié)置于同一畫卷,洛神和曹植在一個完整的畫面的不同場景中反復出現,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將畫面分隔成不同情節(jié),使畫面既分隔又相聯接。卷中人物、山水、樹石、龍馬等,一應俱全,刻畫細致。人物用筆古拙,山石空勾無皴,畫風高古,上接魏晉。依畫面內容,又將《洛神賦》全文以小楷書分二十二段錄于其上。畫卷起首處本殘,為后人所補。
巧妙地運用各種藝術技巧將辭賦中曹植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表達得純潔感人、浪漫哀婉,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型、環(huán)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

《洛神賦圖》局部
觀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不但可以一窺顧氏早期代表作之風貌,亦可發(fā)現中國畫當年的繪制風格。實際上,《洛神賦圖》保留了較多的古代壁畫的造型與設色方式,鋪陳敘述故事的構圖方式也和漢代畫像石的布局相似。能從《洛神賦圖》中欣賞到這么多的東西,也算是這卷畫的魅力所在。
90后杭州姑娘為傳世經典注入新鮮血液
兩千年前,在洛水河畔,曹植和洛神凄美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畫圣”顧愷之,使得世人有福目睹中國十大經典畫作之一——《洛神賦圖》之風采。前世傳奇,跨越時光,90后女孩葉露盈則以獨特的形式續(xù)寫這件國寶的今生故事。

任職中國美術學院漫畫與插畫專業(yè)教師的的她,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了漫畫版《洛神賦》,將中國傳統文風、畫風與現代的漫畫技藝結合,為這幅中國古代經典人物畫巨作注入新鮮血液。
為什么選擇她?這或許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這是習大大對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的,“國寶”不是靜靜地待在博物館,它需要“傳承創(chuàng)新”,葉露盈繼承先人之美學,又用現代手法重新“詮釋”經典,這恐怕是她成為國寶守護人的原因之一吧。
傳承經典是時代賦予我的“使命”
葉露盈有一句讓小編印象深刻,“人的這一生就是不斷地去開拓自己的認知邊界”。葉露盈在研究生時研究的課題是“東方傳統經典繪本的現代演繹”。對于東方繪畫美學的魂是什么?葉露盈以顧愷之為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他在《洛神賦圖》中用一種被比作‘春蠶吐絲’的高古游絲描畫法,用筆流暢,以線造型,這是我們的東方美學。”

葉露盈的漫畫版《洛神賦》一出,便被業(yè)內驚為天人,很快橫掃金龍獎、金風車等國內知名比賽的金獎。更是現身法蘭克福書展,備受好評。她說:“時代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古典故事繪本更應該注入年輕血液以及這個時代的標簽,保留魂,注入新顏。”
來自遼寧省博物館的董寶厚老師對葉露盈的畫作第一印象是驚訝:“她選的題材上對古畫是一個新的發(fā)揮,因為《洛神賦圖》在美術史上是很重要的,但美術史受眾面畢竟是很窄的,如何讓百姓都知道傳世的千古名畫?露盈繼承了先人的古典美,又用大家都能理解的形式感表達出來。她在完整地傳達古人畫作內涵的同時,能讓普通老百姓看得懂,這很了不起。”



葉露盈漫畫版《洛神賦》節(jié)選
《洛神賦圖》代表了中國古畫的創(chuàng)作高度,也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基因。這樣的文化基因,在葉露盈的筆下“生根發(fā)芽”,在當代生發(fā)出更多的“文化自信”!
后記:
《國家寶藏》帶來了一股文物熱潮,不論戰(zhàn)火紛飛亦或國泰民安,總有那么一批守護者,懷揣赤誠之心守護國寶,使它們在千年歲月的洗禮中熠熠生輝、傳承千秋。
希望有更多像葉露盈一樣的年輕人,加入到傳統文化寶藏的探秘隊伍中,發(fā)現新價值,創(chuàng)造新高峰,讓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得更閃耀、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