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多以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已形成了廣泛的國際合作共識,不僅推動了沿線國家的區域合作與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文明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還有力推動了包括文化共同體在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一帶一路”倡議,將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弘揚“絲綢之路”這一具有廣泛親和力與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號;同時將發掘沿線國家深厚的文化底蘊,促進沿線國家文化發展;還將積極發揮文化交流與合作的作用,使沿線各國都可以吸收、融匯外來文化的合理內容,促進不同文化的共同發展。

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主要路徑
以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為依托,結合“一帶一路”倡議,研究和探討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歷史條件、理論基礎、實現途徑與重要意義,可為探索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實現路徑提供重要基礎。
第一,實施外向型文化發展戰略,切實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在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過程中,必須實施外向型文化發展戰略,著眼于中華文化的傳播,以擴展其影響,在世界上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必須遵循以我為主、政府主導,與國家政治外交大政方針相適應,與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狀況和國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適應,官方與民間相結合的方針。
第二,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打造文化中國新形象。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是我國文化建設賴以存在的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文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參與世界文化發展進程的必然要求。以中華文化為依托,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力構建中華文化積極、健康、創新發展的新格局,打造文化中國新形象。
第三,培育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華文化產業體系。全球化和現代化是多重因素推動的整體性變遷,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必須協調發展。建立多層次、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產業體系顯得非常必要,它不僅具有提供精神支柱和價值導向的作用,還具有心理滿足、行為調適的價值。它是一種由主流文化、亞文化、地方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等共同構成的有機體系。

新時代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現實意義
以中華文化為依托,結合“一帶一路”倡議,深入研討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問題,必須回溯“一帶一路”倡議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歷史條件,揭示“一帶一路”倡議所蘊含的歷史傳統與文化淵源,借以系統構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理論基礎,為從宏觀層面作出頂層設計和一系列戰略規劃提供理論支撐。而全面探索“一帶一路”倡議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實現路徑,可以為實現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多元文化和諧共存、共同發展提供現實模式,并且為解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的分歧和沖突提供可行性方案。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引領下,研究“一帶一路”倡議與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一方面體現在中華文化與文化產業的有效融合,以及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大幅度提升上;另一方面還將大力培育中華文化品牌、打造具有民族標識性的中國符號,以及展示富有新時代氣息的中國名片。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尤其是要大力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在此背景下對“一帶一路”倡議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不僅在理論層面上具有重要價值,還在如何從實踐層面提升中華文化的產業層次、科技含量、供應鏈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具有現實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