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職來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種類似于交椅的椅具。在明代時,將上部安栲栳樣椅圈兒的圈椅稱為太師椅。到了清代,太師椅成了一種扶手椅的專稱,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與椅面間成直角,樣子莊重嚴謹,用料厚重,寬大夸張,裝飾繁縟。這些的特征都是為了顯示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經(jīng)完全脫離了舒適,而趨向于尊嚴。
由于太師椅,并不是按照外形特征或功能特征來命名的家具,于是它的椅形的發(fā)展變化更多的受到當時社會禮制、習俗文化的影響。"太師"是官名,是尊貴、高雅的象征,在同時代的椅類家具中,能被尊稱為"太師椅"的,一定是椅類家具中的翹楚。也象征著坐在太師椅的人的地位尊貴、受人敬仰,這是中國古代文人和老百姓,共同的美好愿望。

太師椅原為官家之椅,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放在皇宮、衙門內(nèi)便帶官品職位的涵義,放在家庭中,也顯示出主人的地位。清中期后,廣東家具生產(chǎn)蓬勃發(fā)展,原為官家之椅的太師椅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椅背與扶手常被雕刻得精彩異常,成為一種充滿富貴之氣的精美坐椅,風靡一時,后來又發(fā)展到用櫸木等木材制造,成為一種家常坐具。在處于重要位置的客廳里,一對太師椅或與八仙桌配套,既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足可以說明主人的品位和情趣。
太師椅最能體現(xiàn)清代家具的造型特點,它體態(tài)寬大,靠背與扶手連成一片,形成一個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圍屏。太師椅是唯一用官職來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種類似于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師椅變成了一種扶手椅的專稱,而且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jù)了主要的地位。
太師椅,放的位置要空。要背有靠山。俯覽全景的一個地方。風水宅居中,最好的風水地形被稱為“太師椅”,這類宅居地,背后靠山,較高,如太師椅的椅背;左右有纏護,較低,如同太師椅的扶手;中央是居宅,如同椅子的坐位。這是風水地形中最理想、最合理的布局,三面皆有護繞,宅運自然又穩(wěn)又安全;一面通氣,后盾堅強,前氣自然也順暢,可謂是和氣而能生財。

三面環(huán)山、一面開闊之地被認為是吉宅良址,便是因為其符合“太師椅”地形的風水地形。如果此“太師椅”是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則無疑是難得一遇的風水寶地了。
故而《陽宅十書》中說:“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右有長道,謂之白虎。前有污池,謂之朱雀。后有丘陵,謂之玄武。為最貴地。”這可謂是“太師椅”形的真實寫照了。
為了讓太師椅這些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式家具能夠與現(xiàn)代生活融合,重新在大家視覺中出現(xiàn),在形態(tài)的創(chuàng)作上有意識的采用簡化的造型手法可以使形態(tài)的視覺效果倍增,將繁瑣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或者紋樣簡化成有現(xiàn)代風格,發(fā)展出了新中式太師椅,更加簡練的家具,既能突出了其特點所在,又能滿足現(xiàn)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