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作出具有當代意義的中國建筑?如何讓中國現代建筑走向世界?對于這些問題,不同建筑師有著不同的感悟。
一個最成功的建筑要從傳統中吸取與當代生活仍然相適應的部分,服務于當前的需求,并根據當下的表現映射出建筑的未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執行總建筑師邵韋平的建筑設計理念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有異曲同工之處。
建筑設計要尊重科學規律,注重設計的開放性、多樣性。建筑設計必須考量建筑與環境的相對關系,讓建筑與環境產生對話,并對環境開放、對城市開放、對人開放。建筑還要向自然學習,用更豐富的設計創意和方法去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建筑。”

同時,他認為,還要將新興的科學技術融入到現代建筑設計中。數字信息技術為建筑設計的精確性創造了條件,精細的設備和精確的制造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從而提升建筑設計的整體水平。
現代建筑產品日益多樣化,空間的多變、表皮造型的復雜,加之業主對設計方案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的設計手段已難以滿足需求。在建筑設計中應用BIM等數字技術因能實現精確性的設計表達、各專業的協調設計、建筑品質的提高,已成為建筑設計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丁潔民指出,數字化技術正在引領設計思想和方法的變革。數字化設計技術將更多工作交給機器,讓設計師更加專注于設計目標本身,減少重復性勞動。同時,降低了個性化產品的設計與制造成本,讓建筑向個性化定制邁進。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數字化設計技術還將從執行端向決策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