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拉薩,在暖陽的照耀下總給人已到春天的錯覺。從市區出發,通過迎親大橋,來到拉薩河南岸的西藏文化旅游創意園區,藍天白云映襯下,這里的寂靜與熱鬧的街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沿著依山而開的路緩緩向上,一座在建的以白色為主、褐色為輔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即將建成投用的西藏首個非遺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遺博物館——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包括主場館、報告廳、輕餐區、園林綠化、人行棧道等建筑在內的西藏首個非遺博物館,于2016年10月開工建設,項目即將完工并投入使用。“預計今年5月中旬就能全部完工并轉入室內策展階段。”該項目總工張小龍介紹,“目前主體建設已經完工,正在做收尾工作,包括外立面的裝飾、綠化等。”

記者在中建一局項目經理陶昌軍的帶領下參觀了一圈,發現以主館為界限,前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致。陶昌軍說:“我們按‘一館一園’的理念設計,以主館為界,前面以草坡景觀為主,后面是包括草坡劇場和室外階梯劇場的林卡景觀,打破了傳統博物館靜態展示的格局,形成一個互動的園區。來到這里不僅可以欣賞靜態的藏區非遺項目展示,還能參與到藏戲表演、藏香制作等互動活動中,更好地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記者看到,前區園林綠化帶隨著“之”字形的步行棧道層次分明,與布達拉宮步行道有異曲同工之妙。棧道兩旁也已栽上了銀杏、雪松、紅葉李、榆樹、柳樹等觀賞性樹木,可謂四季皆景。“3月份這里就會混播各種花草,等到夏天,大家就能看到繁花錦簇的景象了。層次感的設計,無論是俯瞰還是仰望,都能展現出不同的美。”陶昌軍說,“在拉薩,人們有過林卡的傳統,到了夏天,這里將為拉薩市民提供又一處絕佳的學習、休閑之地。”
相對于外景,不少人更注重它的內涵。博物館主體建筑共有地下一層,地上五層,每層空間和設計都不一樣,所謂步步皆景。最令人期待的莫過于第五層的大觀景臺了,站在落地玻璃窗前,就能看拉薩全景,與布達拉宮隔河相望,視線毫無遮擋。“整個項目依山而建,是典型的坡地建筑,海拔落差有75米,站在高處,視線基本與布達拉宮平行。博物館的中庭與大昭寺的天井也有相通之處。”陶昌軍說,“主場館靠山體一側是表演劇場,可以在這欣賞節目。正在建的是觀景棧橋,與主館相連接。”
記者發現,博物館的“鄰居”是文成公主劇場,屆時大家白天可以先感受非遺魅力,晚上去觀看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
同時,博物館也絕對是顏值擔當。白色是主色調,褐色作為輔色,整體看起來就是傳統的藏式建筑風格。走近后會發現,主建筑外墻的大小石頭砌筑形成的凹凸感,也是滿滿的西藏元素。陶昌軍表示,這是采取了現代建造技術模仿傳統藏式風貌的工藝。
“建筑最頂層的設計也是對傳統藏式元素的模仿。頂層每一格窗戶都會用彩釉玻璃,屆時將藏藍、藏黃、藏紅等經典的西藏色彩融入進去。”張小龍說,“我們著力將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打造成拉薩乃至西藏傳統元素與現代技藝相依相合的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