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是中國傳統小年,蒙古族傳統祭祀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舉行,活動包括蒙古族傳統成吉思汗祭祀和祭灶儀式,由第37代成吉思汗守陵人古日扎布主持。

祭灶,又稱“祭火”,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動之一,這一習俗已經沿襲千年。
本次祭灶儀式由專司供奉和祭祀成吉思汗“擔負神圣使命者”的達爾扈特第37代傳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古日扎布主持。
當日下午2點,傳統成吉思汗祭祀正式開始,蒙古族人民身著艷麗的民族服飾,在古日扎布朗誦的傳統經文聲中,向圣主成吉思汗敬獻高香、哈達、香燈;敬獻羊背、圣酒等祭品,并向成吉思汗金身坐像三叩首。

成吉思汗祭祀后,蒙古族傳統成吉思汗祭灶儀式開始,古日扎布念祭灶祝詞和頌詞,蒙古族民眾圍繞篝火順時針轉三圈,燃燒五谷、桑梓等祭火物品,懷著虔誠的敬意為自己及家人祈福。祭火儀式結束后,參與活動的嘉賓和游客共享了祭灶飯“嘎林布達”。
古日扎布介紹道,蒙古民族崇拜火,視火為生命與興旺的象征,視火為溫暖和光明的源泉,它可以賜予人們幸福和吉祥。
第一次穿著蒙古袍參加祭灶儀式的德國游客Leon說:“我希望以蒙古民族最為傳統的祭火儀式祈福平安,祈福在新的一年里富裕興旺、萬事如意。”

呼和浩特市旅游局官方表示,為弘揚和宣傳蒙古族傳統文化、豐富祭祀文化內容、吸引中外游客,呼和浩特市蒙古風情園每年于中國農歷五月十二、十三舉辦成吉思汗祭祀及敖包祭祀,臘月二十三舉辦小年祭祀,此外還在每年除夕和正月初一舉辦祭祀長生天、成吉思汗祭祀活動。
據悉,2017年,呼和浩特蒙古風情園祭灶項目被列為第六批《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