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故宮博物院“花開富貴”院藏牡丹畫展12日開幕,展出清代慈禧太后等所繪21幅牡丹精品佳作。
牡丹是中國特有的名貴花卉,在中國是吉祥如意、富貴繁榮的象征,被譽為“國色天香”,其作為獨立的藝術形象為歷代畫家所喜愛。
記者當日在展覽現場看到,展出了明代“青藤白陽”之白陽山人陳淳《墨筆牡丹圖》、清代揚州八怪之一李鱔《設色松石牡丹圖》和海上畫派代表人物吳昌碩《設色富貴牡丹圖》、近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設色牡丹水仙圖》等。畫作或工筆重彩、華貴富麗;或水墨淡色、清雅脫俗。
一幅清代慈禧皇太后《設色富貴長春圖》引起了觀展民眾關注。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清咸豐帝妃嬪、同治帝生母,其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記者看到,此畫作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慈禧時年58歲。畫中以沒骨技法描繪數株牡丹,后有松枝、松果點綴,相映成輝,其中1朵盛開的牡丹猶如月光之下,花仙子般亭亭玉立,旁邊還有含苞欲放的花苞。右上款署:“光緒癸巳季冬上浣,御筆”,旁邊附有當時3位大臣的敬詞,其畫風頗為抒情寫意。
據沈陽故宮博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牡丹獨立入畫至少可追溯到北齊時期,李唐時期牡丹繪畫盛極一時,明清時期文人雅士酷愛描繪牡丹。近現代諸家由于金石味入畫在老辣筆墨中凸顯牡丹之秀潤,風格樣貌多變。
本次展覽反映出當時牡丹繪畫的極高創作水平及其藝術審美情趣,民眾亦可一睹多種牡丹的真容風采,為新春佳節增添喜慶氛圍。
沈陽故宮是中國目前僅存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筑群之一,是清代初期營建和使用的皇家宮苑,也是清入關后,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皇帝東巡駐蹕和儲存宮廷珍品的重要場所。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25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