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阿文化交流的歷史來看,地區間的貿易往來是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隨著物質文化傳播的逐步發展,附著在物質商品上的科技、藝術、經濟和生活方式等文化樣態也逐漸得以傳播。當前,中阿雙方均倡導寬容、和諧、合作的精神,為深化中阿各領域合作,維護文化多樣性奠定了基礎。新時代加強中阿文化交流發展,推動中阿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打破貿易壁壘,深化經貿合作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中阿之間的務實合作不斷深化,經貿關系更加緊密。進一步解決貿易壁壘問題,既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調整的需要,也將為中阿雙方經貿合作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而強勁的動力。同時,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成本快速上漲,部分傳統產業向內陸地區轉移加快,國家“鼓勵出口加工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蘊含的重大政策機遇,也將惠及中阿經貿交流。
構建科技合作新格局,共同推動科技進步
自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建立合作起,雙方就開始了科技交流,涉及天文、歷法、軍事、醫學、建筑等領域。近年來,中國對阿的出口商品已經由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制成品為主轉化,這也是雙方科技交流的重要體現。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新形勢下,中國在加大科技輸出和高科技產品出口的同時,也可加大對阿拉伯新科技的深入研究,促使中阿雙方拓展新的合作空間,構建科技合作的新格局,共同推動科技進步。
拓寬文藝交流領域,促進民俗文化交流
當前,中阿之間的文藝交流主要是以舞臺形式的歌舞類文藝演出形式出現。中國可以通過與阿拉伯國家間相互培養文藝工作者,促進雙方的文藝交流。積極尋找中阿文明在思想觀念上的共同點,增加對文藝的認同感,拓展文藝交流的內容和形式,推動中阿之間的文藝互訪與交流。
民俗文化交流是增進彼此文化內涵和文化認同的重要基礎。中阿博覽會的成功舉辦為中阿民俗交流創造了機會,但還不能滿足中阿文化廣泛深入交流的需要。雙方應突破傳統模式,開創“官方搭臺、百姓唱戲”的文化交流新局面,為中阿民俗交流搭建橋梁、提供機會。
發揮地方人文優勢,鞏固中阿文化交流
充分利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人文資源優勢,拉近同阿拉伯國家人民的情感,促成民意相通,民心相連,以此加強和完善中阿文化交流。近年來,寧夏廣泛開展與阿拉伯國家的文化交流,未來,寧夏可以充分發揮現有的資源優勢,以地方人文交流為起點,逐漸拓展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由點及面地推動整個國家與阿拉伯國家的文化交流。
開發旅游合作新路徑,擴大體育交流范圍
在推動中阿旅游業發展時,可以將地理信息系統、互聯網智能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在旅游產業中,為旅游者提供信息,既能引導新的旅游消費,還能推動服務方式創新和旅游產業模式創新。同時,中國也需致力于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加強阿語人才的儲備,引導阿語人才向旅游文化產業發展。
中阿之間的資本流向可以推動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體育文化交流項目的傾斜。中阿之間未來的體育交流,可以通過深化優勢項目合作,增進優勢互補、完善優勢項目的對接機制,創新優勢項目交流方法、規避風險、擴大交流范圍等途徑得以加強。
發揮新媒體作用,開拓文化交流新渠道
媒體交流既是中阿合作交流的重要領域,也是促進和深化中阿交流的重要載體和渠道。隨著新媒體技術和自媒體在各個領域地廣泛應用,媒體強大的傳播功能已勢不可擋,成為新時期文化交流與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早年,由于受到語言基礎和信息獲取途徑的制約,中阿雙方文化交流沒能有效發揮媒體的作用。當下,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手段,減少語言障礙,以構建新型文化交流模式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強中阿文化交流。積極搭建中阿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的網上絲綢之路,將為中阿文化交流帶來新的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阿文化交流應秉承中阿友好的歷史傳統,創新中阿文化交流的體制機制,拓展中阿文化交流的廣闊空間,推動中阿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