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攜手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九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將“文物”以一種全新的、活態的、時尚的方式呈現在公眾面前,節目一經推出便形成霸屏攻勢,在互聯網上掀起熱浪,征服了大量年輕觀眾的心。
在《國家寶藏》中,張國立老師自稱為“001號講解員”。這一稱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向觀眾普及“講解員”這一職業的作用。從字面上來看,“講解”其實就是講述、解惑。一方面講解員要會“講”,這里的“講”不是演講,更不是背誦,而是指講話,把文物(或人物、歷史事件)的相關信息通過口頭語言向觀眾進行講述;另一方面講解員還要會“解”,解析文物的特點、解答觀眾的疑惑,這便是講解工作的基本要求。
《國家寶藏》節目之所以能夠吸引大眾、博得好評,最為關鍵的便是節目中所呈現的內容,縱觀《國家寶藏》的節目設置,有幾點值得學習借鑒:

精煉講解內容,突出文物亮點
如果說講解員是觀眾與文物之間的橋梁,那么講解內容就是搭建橋梁的磚石。在日常講解中,講解員總是希望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識都告訴觀眾,而冗長的講解內容和不夠強的邏輯性不利于觀眾的理解。那么,面對一個展廳或一件文物,講解員究竟應該講什么呢?筆者認為,講解要講重點,也就是展廳的重點文物以及文物的重要信息。
關于講解內容的設計,曾有專家提出:“講解應注重點、線、面的結合”。這里的“點”指的是重要展品,“線”指的就是展品之間的關系,“面”指的是要表達的主題。“點線面的結合”其實就是指講解員應該尋找到展品與展品之間的關系,然后選擇最重要的展品,著力講述展品的亮點從而形成對展覽主題的表達。
在《國家寶藏》中,國寶守護人亮相時會用一段言簡意賅的表述來介紹文物。區區100余字的介紹卻精準地表達出文物的重要信息以及特色、價值,讓人一聽便明白了當。
強調古今融合,拉近歷史距離
在節目中,來自天南海北的各行各業,從耄耋老人到青年孩童、從專家大咖到莘莘學子講述國寶今生故事,他們都與文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或保護、或堅守、或傳承、或發揚!通過他們對文物的情感與思考,我們知曉了文物發掘和保護的不易,明白了文化傳承與守護的重要,也看到了文物留在當今的印記。
“云夢睡虎地秦簡”中記錄的政法理念仍在當今戶籍管理、刑偵破案、環保督查等工作中傳承不懈;
“杜虎符”所體現的信息安全的智慧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密碼登錄、指紋解鎖、刷臉認證等密碼學領域仍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云紋銅禁”蘊含的“失蠟法”青銅鑄造技藝仍是當今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的制作原理;
還有那8700年前的賈湖骨笛、2400年前的青銅編鐘、1300年前的唐代古琴,它們發出的天籟之音仍然穿越時空回響在我們的耳畔......
其實,歷史人物也和今天的我們一樣有喜怒哀樂,他們也有牽掛,有個性,有信仰,有情懷。所以,講解時也要將觀眾與歷史緊緊地“拉”在一起,古今融合才能縮小時空距離,讓觀眾心生親近!

提升講解內涵,增強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中強調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博物館的宣講工作者,要將“文化自信”落到實際,或許就在一場普普通通的講解之中。
一場高品質的講解能夠刷新觀眾對博物館的認知,也能讓觀眾感受到文物的滄桑氣韻、體味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那如何才能提升講解品質及內涵呢?筆者認為,講解員需要擺脫“以物講物”,更需要傳達文物所蘊含的情懷和精神。
張國立老師在節目中有許多精彩的講解,
“一千年前,咱們老祖宗就是這樣“啪”把一幅畫拍我們面前了,告訴了我們做事最樸實的道理,就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步!”
“當一個偉大的時代來臨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的小人物,都在兢兢業業地做好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當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所承載的工作做到最好的時候,這個時代,一定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今天我們看“坤輿萬國全圖”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舉世無雙的七下西洋,看到的是大明向世界舞臺上的奮力一躍,中國人探索世界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這樣的講解,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弄虛造作,而是恰到好處地傳達文物內涵,以達自然而然的情緒共鳴和情感升華。
正所謂“格物致知”,文物能帶來感悟和智慧,歷史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我們從哪兒來,還能指引我們到哪兒去。借用張國立老師在講解皿方罍時的一番話:“在中國,文物之所以稱作是文物,就是因為它身上銘記了我們老祖宗的歷史,它是有靈魂的,它是一種信仰,它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
所以,講解員若能在講解中將文物(或歷史)所體現的時代精神、民族氣節等內涵向觀眾傳遞,便能更好地引導觀眾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增強文化自信及尊嚴感、榮譽感。
總而言之,講解員是文化的引領者,觀眾對文物的認知、文化的了解、博物館的印象,取決于講解員的講解功力;講解員是文化的傳播者,一個博物館展陳的美、文物的美,文物背后蘊藏的故事都需要講解員講述傳遞;講解員更是文化的傳承者,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