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各部門各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文物事業既往成就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臺、一系列重大舉措的推出、一系列重大工作的推進,“讓文物活起來”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物珍存不斷走近百姓、走進當代、走向世界。
“讓文物活起來”,已經成為目前我國從上到下的一個共識,都在考慮和實踐在堅持科學有效保護的前提下,積極推進文物合理利用,充分發揮文物價值。“讓文物活起來”激活了歷史文物資源的生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其中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歷史建筑升格為文物建筑,那時,這些歷史建筑的價值就會更高,更具有歷史價值。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曾表示,怎么樣用好文物是一個比較大的命題。讓文物活起來,主要應在“活”上下功夫。眾多的文物資源要向社會開放,要讓廣大的公眾接觸到文物資源。讓文物“活”起來,這是一篇大的文章,需要我們從文物資源的各個方面,從考古開始,考古、文物的修復,一直到博物館,每個方面深挖的話都有文物活起來的內容。
不管是文物建筑還是歷史建筑,都是一個城市歷史發展中最具有說服力、最貼近老百姓的文物。從這些建筑身上,每一個市民都能直觀地認識到所處城市的歷史文化,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別的文物所不能代替的歷史信息。

如今濟南366處歷史建筑已經調查清楚,并且形成了檔案,如何進行保護就是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了。對這些歷史建筑最急切,也是最主要的保護方式就是給它們掛牌。在文物建筑的保護方面,這是一個基本做法,也是國內其他很多歷史文化名城的做法。標牌上可以寫明建筑時間和基本介紹,然后掛到建筑上,這樣不光能讓外地游客對這些歷史建筑有所了解,也能讓眾多的濟南人對這些一直就在身邊的老建筑能有更深入的認識,知道其保護價值,這樣能自覺地進行保護。另外,有關部門還可以做好指示標志,出版濟南歷史建筑地圖,讓旅游者能便捷地找到它們的位置,能更好地感受濟南的歷史,這也是歷史建筑最有價值和感染力的地方,還能對濟南的旅游提供一些資源,擴大濟南的文化影響力。
現在,對于濟南歷史建筑的第一步工作已經圓滿完成了,而有關部門面臨的更大問題是如何保護、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如何讓這些歷史建筑“活起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其文化內涵和魅力,如何為濟南的文化建設增添更大的助力,是每個濟南人都在熱切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