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房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佳琛介紹,房山的形象塑造常面臨這樣的困境:很多人都知道課本里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可大多不知道它在房山;印象中房山與北京市中心遙不可及,卻不知道不斷延長的輕軌讓它到市中心的最短車程還不到30分鐘;人們以為它是偏遠的郊區,卻不知道這兒的農民已陸續搬進樓房,社區服務站、電影院和購物中心一應俱全。
“我們不是沒特色,而是在信息鋪天蓋地、表達方式五花八門的今天,沒找到吸引人們目光的技巧。原來我們的宣傳是喊著口號強調房山美,在報紙、書籍上長篇大論地進行描述,可問題又出現了,到底有多少人能看到,并且愿意看?”趙佳琛說。
年輕人是消費的生力軍,也是推動區域整體發展的智庫。與傳統的花大價錢搞節慶活動吸引短暫人流、出版大部頭的書籍相比,親民、通俗、便捷才是更受年輕人青睞的宣傳方式。近兩年,網絡上流行的《十分鐘讀懂美國次貸危機》、《奇怪的日本》等動畫短片,利用信息可視化技術手段將信息展示給觀眾,十分符合網民的審美口味和快餐式的閱讀習慣。如何針對網民主力——青年群體進行分眾傳播,成為眾多政府機關拓展宣傳渠道、放大宣傳效果的迫切需求。
房山故事,北京表達。近年來,房山不斷創新宣傳手段,提升社會知名度。五分鐘動畫短片正是在不斷整合傳統媒體資源、拓展新媒體渠道的基礎上,充分借助北京互聯網媒體資源優勢,主動向網絡陣地出擊的延續。
《五分鐘漫話輕軌上的新城》上線并在區內播出時,正值房山區輕軌延長線拆遷,輕軌沿線兩周內就完成拆遷量的80%。短片以輕松活潑的語言風格,闡述了軌道交通對促進新城發展的作用及對百姓生活的改變,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房山區文化委員會主任王永年說:“長期以來,基層文化工作者更多的都是在低頭做事,很少注重宣傳,其實很多歷史文化資源的典故和面臨的危機應該讓下一代人知道,只有對過去心生敬畏,才能在優秀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創造未來。”
為了創作出契合房山實際的作品,蠻牛工作室創意總監魏編深入到每個創作現場,拿回第一手的資料。在工作過程中,他對房山有了全新認識。“原先擔心資料不足,看后才發現最大的挑戰是對素材的提煉,我幾乎把房山的歷史資料和發展現況翻了個遍,白天很少有時間創作,都是在溝通、確定信息。”魏編感慨打造政府形象宣傳片的不易。
提及短片的制作要求,趙佳琛強調:“整體基調要積極向上、不嘩眾取寵,展示文化自信;二是資料要準確,所有圖片、故事情節都力求真實,做到數字有來源、典故有出處;三是語言風格要生動幽默,符合年輕人審美習慣,用喜聞樂見的口吻講故事,趣味性是短片能否受歡迎的保證。”本著內容上尊重史實、表述上凸顯時尚的原則,房山區還邀請了中國社科院、北京社科院、北京市考古學會等科研機構的知名專家,就短片涉及的歷史、地理、文化、宗教等要素進行把關,對歷史人物的諸多說法進行論證。
馬年春節之前,70多歲的北京市考古學會會長齊心也被請來對短片進行把關,聽取了近期考古界關注較多的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的短片介紹。齊心在提出修改意見的同時,對這一宣傳方式也表示了肯定:“傳統文化要弘揚,博物館、研討會、講座等常規形式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影響范圍有限。我看現在的年輕人每天都在拿手機上網,通過他們熟知的渠道傳播傳統文化力度會更大。但底線是無論如何夸張,基本的史料不能錯。”
]
近期,人人都熟悉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也會以動畫形式與網友見面。網友們也在期待距今70萬年到1.8萬年的遠古人類將如何在現代人的智慧下以動畫片的形式被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