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長、黨委書記陳華元還帶來了“關于加快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建議。
2018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程總承包作為國際公認和普遍采用的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是中國建筑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對此,陳華元表示,隨著工程建設市場全球化進程加快,工程總承包模式日益成為建筑市場走向專業化、國際化的必然趨勢。但當前建筑行業尚未擺脫計劃經濟時期遺留的碎片化管理狀態,項目建設過程相互依賴、互為聯系的各個環節被人為分割,相互掣肘。造成甲乙雙方責權不清,總分包管理不暢,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陳華元說,雖然各級政府、行業協會發布了一系列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的政策文件,以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工程建設服務,但部分地區市場準入依然存在障礙,而已頒布的工程總承包配套政策文件效力層級較低,缺乏法律效力,工程總承包招標及合同中項目定義范圍也不夠明確,工程總承包企業普遍缺乏復合型人員。因此從執行的成效來看,政策的聯動性、可操作性仍待加強。
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是建筑市場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工程質量與投資效益的重要措施,是推動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路徑。為此,他建議加快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
陳華元認為,加快對《建筑法》《招標投標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增加對建設單位行為的監管條款,增加有關工程總承包合同的必要法律規定,允許工程總承包企業分包的設計總包單位或者施工總承包單位可以將其承包范圍內的非主體部分分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允許工程總承包項目可以根據項目實施情況,分階段審查施工圖并辦理施工許可證。

完善工程總承包相應配套政策、標準、制度及實施細則。參照FIDIC等國際成熟合同體系,逐步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工程總承包標準合同體系,完善全國建筑企業信用平臺建設;全面增加以工程總承包合同進行政府合同備案渠道,增加由工程總承包單位完成報批報建報裝手續的通道;吸納借鑒國外工程總承包企業擔保制度,實現通過市場方式達到對企業能力的甄別;建立工程總承包資質評級機制,加強資質管理,建立起分工合理、職責明確的金字塔式的市場主體體系。
積極引導行業各方有序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正確運作工程總承包模式。陳華元建議,鼓勵政府投資和國有投資項目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進行發包,引導具備工程總承包能力的企業參與政府投資建設的工程總承包項目;引導建設單位在可行性研究、方案設計或者初步設計完成后,進行工程總承包項目發包;倡導建筑師負責制,鼓勵總承包企業通過建設企業大學、知識平臺等方式,培育工程總承包復合型人才;引導和鼓勵優秀建筑企業向工程總承包企業就位,建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項目管理模式與企業運行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高等院校、咨詢機構作用,加強適合國情的工程總承包管理理論研究,開展指導工程總承包業務的專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