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杭州市商業儲運公司翻建倉庫時意外發現了一座瓷器窖藏。共出土瓷器54件,包括龍泉窯、景德鎮窯、霍縣窯等元代著名窯口,不僅填補了杭州元代考古的空白,也是杭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的實物見證。
30年后,“月隱天城——杭州市朝暉路窖藏出土元代瓷器展”正在杭州博物館展出,展覽匯集了當年窖藏出土的所有瓷器,其中珍貴文物(包括一、二、三級文物)多達25件。“月隱”二字,則得名于其中的一件稀世瓷杯。這一期,就讓我們先來欣賞這件來自“瓷都”景德鎮的“月隱”瓷杯。

元代的杭州是元朝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之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蜚聲世界的國際化大都市,在《馬可波羅游記》中,被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
昔日的美麗華貴如何體現?一個來自元代景德鎮窯的瓷杯中便有這繁華盛景的縮影:藍釉描金、月映梅紋,它身世華貴,又緣何留在了杭城?

3月6日,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了這件藍釉描金月映梅紋瓷爵杯,也聽館長杜正賢講述了月映梅紋下的一段別樣天城傳奇。
在博物館南區三層臨展廳的第一個獨立展柜內,可以看到這件與眾不同的爵杯。

為何說與眾不同?首先,是材質。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像眼前這樣船形口、尖流、三足鼎立、口沿上有立柱的爵杯造型一般都是青銅器,瓷制的并不多見。杜館表示,瓷爵杯約從宋代才開始出現,多仿青銅爵造型,這件瓷爵杯高8.2cm,兩柱間距6.1cm,流至尾間距10cm,是國家一級文物。
其次,是工藝。不同于一般的青瓷器,該爵杯通體施寶石藍釉,釉質潤澤,胎體細密。這些還不夠,更神奇的是,藍釉上還描過金。雖然已不完整,但用肉眼看起來,杯中描金的痕跡還是很明顯的。藍釉加描金,爵杯的高貴氣質便表露無遺了。
月映梅紋,月在何處,梅又在何方呢?這,便要提到這件瓷杯的最絕妙之處了。原來,在瓷杯內部,正對船形口的釉下,還隱藏著一輪彎月,彎月下還有一枝飽滿秀美的梅花。據杜正賢介紹,瓷杯外的兩側腹部正中,還各隱藏了一枝梅花,“共有一輪彎月三枝梅”。

因為是釉下刻,光憑肉眼,這“一月三梅”的秘密并不好發現,只有在觀察角度正確且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才能一睹其真身。在杜館的指導和提示下,記者得以一飽眼福,見到了這派隱匿于藍釉下的朦朧的秀麗,淡淡的梅花,彎彎的月亮,月是金月,梅是金梅,描金的痕跡隱約可見,在眼前一個個曼妙唯美的倩影中,記者也不禁感嘆道,如此技藝真可謂鬼斧神工,古人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設想一下,斟滿一杯這樣的酒,是何等的詩情畫意、賞心樂事。
描金錯采工無倫,細入毫發難窮竟。古詩文中曾有對描金這一獨到技藝的描寫。
藍釉描金,其實是一種名貴的陶瓷品種,一般需要二次或三次入窯燒制。將燒制成型的胎,施以藍色鈷料,入窯高溫燒制。出窯后,再描金彩,復入窯低溫焙燒。藍釉為高溫鈷藍釉,是元代景德鎮創制的一門技藝,胎質細薄致密,藍釉深沉厚潤??催@件朝暉路窖藏出土的藍釉描金月映梅紋瓷爵杯,如“江上數峰青”之藍,金月映梅,有“芳影橫斜積漸開”之意境,世所難得。
“這件爵杯是元代景德鎮窯開始燒造高溫藍釉瓷器的實證,因為燒造難度較大,同類器物在全國范圍內的元代窖藏中發現極少,更顯其彌足珍貴。”杜正賢表示。與此同時,元代高溫藍釉瓷器的燒造成功也對后世瓷器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為明清兩代霽藍釉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都知道,景德鎮素有“瓷都”之譽,景德鎮的瓷器甲天下。當時的景德鎮窯也已是全國最重要的窯系之一。北宋時期,曾向真宗進獻瓷器,底書“景德年制”,從此聞名遐邇。元代設浮梁瓷局,向蒙元皇室獻納貢瓷,“有命則陶,土必細白埴膩,質尚薄”,并創燒了樞府釉瓷、青花、釉里紅、藍釉等品種,產品有梅瓶、玉壺春瓶、罐、碗、盤、高足杯等,作為元明時代的主要貿易商品之一,這些瓷器遠銷東南亞、西亞等地。
本次朝暉路窖藏出土的瓷器中就有30件來自景德鎮,包括樞府釉、青白釉、釉里紅、青花等產品,皆是元代景德鎮瓷的代表作。
月映梅花,寓意吉祥。“月映”讀音近似“月隱”。同時,“隱”有“隱藏”的意思,月隱天城,這批朝暉路窖藏會是元朝人希望隱藏的寶藏嗎?景德鎮的瓷器又為何會出現在杭城?窖藏主人又會是誰呢?
據杜正賢推測,這批瓷器很有可能是進貢給皇室用的。“金,在元代,只有皇家才能用,一般老百姓和官員用了,是要殺頭的。”杜正賢解釋道,不少器物上還有象征皇室的龍紋。此外,這批瓷器均沒有使用過的痕跡,可見應該是窯口新鮮出爐的產品。
元大都在北京,這批進京的貢品又為何會出現在杭州呢?

杭州在元朝是東南政治中心。元統一中國后,降臨安府為“杭州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江淮行省為江浙行省,治所由揚州遷往杭州,杭州作為江浙行省的省府,不僅統攝著南宋故地的核心區域、蒙元帝國經濟最發達的江浙行省,也是諸多中央派出機構的駐地,所謂“行宣政院、財賦都府、肅政府、轉運、儒學、軍、醫、金帛、雜造諸司,鱗比棋布”,杭州還是元朝最重要的軍事中心之一,“外控島夷,最為巨鎮”。
朝暉路窖藏靠近京杭大運河,杭州又是京杭大運河南端的起始點。杜正賢的推測是,這批瓷器很有可能在走京杭大運河北上進京途中遇到戰亂,壓運的人在慌亂之中將其就地埋藏了。直到1987年,杭州市商業儲運公司在翻建倉庫時才意外發現了一座瓷器窖藏。
如何判斷這批瓷器就是元代的呢?原來,在景德鎮的一處元代窯址落馬橋遺址中曾發現過類似的藍釉瓷片,其發掘出土的一批元代創燒的器形,體現出鮮明的元代特色,這也進一步佐證了這件瓷杯和朝暉路窖藏的這批器物年代應為元代。
稀世瓷杯流落杭城杯中藏了一輪彎月三枝梅
杜正賢表示,本次展覽中的25件珍貴文物,在此前一直分藏于庫房和各展廳,鮮為人知,這次來了個30年后的首次集體亮相,沒想到驚艷了世人,“不少專家學者都慕名前來參觀,4月份還會針對這批珍寶開一個專題研討會”。
25件稀世珍寶,形態各異,獨領風騷,勾勒出了幾百年前的杭州,那派元朝天城的華貴秀麗。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8日。元青花、釉里紅等其他幾件稀世瓷器,也將陸續予以報道,盡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