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頂級造型師Patricia Field是《穿PRADA的女魔頭》、《欲望都市》等影片的幕后時尚高手,她曾說:“時裝是一種藝術境界。”在電影中,時裝的加入,無疑令電影更具光彩。電影往往成為潮流的重要推手,時尚品牌為電影輸入資本血液,同時也為本土電影藝術成長助力,而好的本土電影也能更好地扶持本土的時尚品牌。
效果一——時裝與電影互相借力成長
當電影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內容時,由于女性天生的敏感細膩,會更多地賦予電影色彩與感受,比如,每個人會從職業、性格以及愛好出發,因生活環境不同,看電影時的關注點都會不一樣,如4個女人的時尚大戲——《欲望都市》,劇中目不暇接的時裝是吸引觀眾的一大元素;時裝劇經典之作《穿PRADA的女魔頭》,其中性著裝,細節中彰顯品位。
女性在看電影時,會更多地關注電影里的時裝設計、時尚元素和妝容配飾;不同人物的著裝,以及整個的造型所給予觀眾的信息。隨著《欲望都市》、《緋聞女孩》等一些美國時裝劇的熱播,許多人會去欣賞劇中人物的衣裝打扮。另外,時裝元素的加入,不僅提升了劇情對觀眾的吸引度,而且也成為影片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時裝設計在影視語言的表達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可以直接體現人物所處的時代,塑造人物的形象,渲染人物的情緒,并增強影視畫面的美感。像《穿PRADA的女魔頭》影片中,梅里爾·斯特里普所扮演的“時尚女魔頭”的著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的衣裝永遠偏中性,出席重要場合也穿著奢華的貂皮,她的每一次出場除了著裝外,還有豐富的佩飾,無論是手套、手提包,還是手上戴的戒指,每一個細節都非常到位,從細節就能看出她的地位。她的穿著品位,也顯示出她的工作風格、處事作風,讓觀眾很容易想到她的內心,以及她在這部戲里所起的作用。
效果二——促進中國時尚電影誕生
時裝在中國影視中的重要位置也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就目前而言仍有成長空間。
自從《穿PRADA的女魔頭》在全美席卷1.2億美元票房,所謂時尚電影的亞類型應運而生。雖說國內的時尚產業和美國的距離比國產電影和好萊塢的距離近不了多少,但絲毫沒有減少中國電影人躍躍欲試的熱情。喊著打造中國版《穿PRADA的女魔頭》的口號,《杜拉拉升職記》、《愛出色》、《時尚先生》等一批所謂“時尚電影”誕生了。
我與姚晨合作拍攝的電影《搖擺的婚約》,2010年4月底在全國影院上映。我在影片里客串出演時尚雜志的女主編——中國版時尚女魔頭,從造型上,就可以看出影片里的“我”是一個怎樣的性格,造型師為我做了一個短短的假發,干練的感覺馬上就出來了,而且也不給“我”太多很女人的裙子,大都是褲子、白襯衣。但有許多細節上的裝飾,比如出場時,戴著一個大墨鏡,強勢的狀態,從出場時夸張的首飾中已然顯現。
電影與時尚,無論從經濟還是從文化角度來看,都是可以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社會符號。作為時裝設計師,我關注時裝,也關注國內時尚劇的進展。在趙寶剛導演的新劇《婚姻保衛戰》中,我也貢獻了綿薄之力,為劇組提供了部分服裝。并將與國內大投入的影視劇進行造型合作,進一步提升時裝在中國影視劇中的比例和重要性,提高國內時尚劇的整體造型水準。希望電影不僅僅娛樂大眾,提供精神食糧的同時,令觀眾感受到視覺上的享受,引導并提升大眾的審美品位。期待,時尚風尚標不再是美劇、韓劇,而是中國的影視劇。
效果三——把電影變成時尚雜志
徐靜蕾的《杜拉拉升職記》是很標準的商業大片,片中不但時尚氣息濃郁,而且還植入了很多廣告。除了有徐靜蕾代言的立頓、智聯招聘外,連12580、馬自達、聯想等品牌也都在電影里出現了不止一次。
伴隨著電影的熱播,網絡里響起一片“杜拉拉”喧囂之聲,打開百度鍵入“杜拉拉服裝”,便立即彈出“杜拉拉同款”“杜拉拉連衣裙”“杜拉拉衣”等搜索字樣。商家更甚,搶注“杜拉拉”相關商標的企業也不在少數,還有企業已開始著手與營銷公司合作,制定長期計劃,決意把“杜拉拉”做成職場女裝頭牌。
時尚品牌樂途作為《杜拉拉升升職記》的投資方同樣在短時間內積聚了強大的人氣。服裝設計師的神奇一剪,讓徐靜蕾身上那件藍色運動衫瞬間奪人眼球,宣傳海報上的一襲紅裙更讓很多職場女孩相見恨晚。
對于如此多的植入廣告,徐靜蕾表示,片中很多品牌在自己的生活里都有出現,“我希望把影片拍成一本時尚雜志,里面包含了生活常識、時尚資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