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紹興府山西麓,坐落著一座園子。這座園子雖然說不上多特別,卻藏著紹興悠長的歷史和幾多風光一時的人物。這座園子就是西園。

錢王宮邸丨西園之始
五代十國時期,杭州人錢镠(liú)以征討起義軍起家,靠征戰逐漸割據兩浙,之后以吳越為據地,建立了吳越國。

在乾寧四年(897年),錢镠前往越州,正式接受鎮東軍節度使的任命,而后返回杭州,以越州為東府。在府山西麓穿渠引水,營建園林,為后宮游樂之地。錢镠之孫錢倧(zōng)被廢后,遷居于此,益加整治,園圃之美,馳名吳越間。
在千年前,西園就已經是吳越的一處勝景了。
花朝盛景丨花朝節
花朝節,也叫花朝,相傳是百花生日。百姓們會用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節日。
宋朝時,西園是官府游苑,百姓鮮有機會游觀。每逢二月初二開園接納民眾,稱“開龍口”。男女老幼爭先入園賞花。

夜間在花樹枝梢上張掛“花神燈”,燈火與紅花綠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叢中,賞花談情;文人墨客觸景生情,賦詩作畫……
閑情覽月丨王公池
王公池又叫龐公池,原是為紀念唐朝將領龐玉(曾任右衛將軍、越州都督等官。他任職越州時,作風清正,官績頗善,死后被越州民眾奉為城隍神。)而得名。后來由于知州王逵的到來,就改名為王公池了。

明末著名文人張岱在《陶庵夢憶》中記述了在龐公池中泛舟覽月的情形:“山后人家,閉門高臥,不見燈火,悄悄冥冥,意頗凄惻。余設涼簟,臥舟中看月,小傒船頭唱曲,醉夢相雜,聲聲漸遠,月亦漸淡,嗒然睡去。”
足見西園月夜的幽靜美妙,引人入勝。
詩才咸集丨龍山詩巢
龍山詩巢是元末詩人楊維楨,字廉夫,仿照放翁(陸游)詩巢所建,又名廉夫詩巢。

清康熙年間,李登瀛等20人在詩巢設越中先賢賀知章、秦系、方干、陸游、楊維楨、徐渭六君子祀位,發揚前賢,激勵后進。每年二月初四徐渭生日與十月十七放翁生日聚會設祭,飲酒賦詩。

革命黨人沈鈞業在民國21年(1932)回到紹興,重興“龍山詩巢”。
近代著名文人杜亞泉在1932年6月,在龍山詩巢雅集,有和友人六如韻詩,末兩句云:“鞠躬盡瘁尋常事,動植猶然而況人。”是他一生剛正不阿,自奉儉樸,好學不倦,樂于奉獻的寫照。
龍山詩巢文人輩出,詩才咸集,也是西園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證明。

西園歷經了紹興的千年,是紹興歷史的記錄;
西園文化名人備至,是紹興人文底蘊的流露;
西園的碧水綠柳、靜謐之態,是紹興景致的濃縮;
西園在花朝節時的盛會,是紹興習俗的剪影;
因此才說,不到過西園,算不上是懂紹興~
在紹興,要是你看慣了名人故里,游厭了熱門景點,去走一走這看似不大,卻歷史久遠、有著深厚人文情懷且環境優美的園林,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還不要門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