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曹操遺骸基本確認#的話題突然刷爆微博,各大媒體紛紛轉載,甚至一度登上熱搜一位。一時間很多人都有點疑惑,曹操墓(官方名稱為安陽曹操高陵)中的出土的人骨不是早就確定是曹操了嗎?不然怎么會稱為“曹操墓”,何來這樣的新進展?

果然,@河南考古官博第一時間就進行了辟謠:

曹操遺骸確認是真,但已經是七八年前的舊新聞了。這反轉的大烏龍,令很多網友立刻就想到了前幾年某熱門電視劇里的梗……
安陽曹操高陵自2009年開始發掘以來,就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尤其是墓主人是否真的是曹操也一直爭論不休,如今一條假新聞就全網轉發,真是社會我曹哥,人狠話不多。
安陽曹操高陵的發掘確實有新進展,不過媒體為博人眼球搞錯了重點。
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完整地了解一下安陽曹操高陵從2009年到現在的考古發掘情況吧。
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搶救性考古發掘了兩座古代墓葬。
其中二號墓曾遭到嚴重破壞與多次盜掘,但是仍然發現了一批重要文物,如陶罐、壺、盤、盆、耳杯、灶、陶俑等陶明器,刻有畫像的殘石塊,石璧與石圭,東漢五銖錢,鐵甲、鐵劍、鐵鏃、弩機構件等兵器,蓋弓帽、傘帽、銅鈴等車馬器,銅帶鉤、鐵鏡、帳鉤、石枕、陶硯等用具,59件刻銘石牌和3個個體的人頭骨(一男二女)等。
通過與其墓葬形制、規格相近的東漢晚期安徽馬鞍山朱然及其家族墓、馬鞍山宋山東吳墓、南京上坊孫吳墓等對比研究,以及墓內出土遺物研究,推定該墓時代為東漢晚期。
然后進一步通過對西高穴二號墓發現的刻銘石牌文字內容和字體時代、西高穴二號墓出土男性人頭骨與文獻記載的曹操去世年齡、西門豹祠遺址和鄴城遺址與西高穴二號墓相對分布位置、出土“魯潛墓志”與西高穴二號墓地望關系、西高穴二號墓的地勢和“不樹不封”現象與歷史文獻記載、中國古代帝王陵墓與都城位置關系等六方面,論證了西高穴二號墓墓主人就是曹操,西高穴二號墓就是“曹操高陵”高陵。

曹操高陵全景,早期盜洞開口情況
2010年至2012年,發掘單位繼續組織專業人員在墓葬周圍進行了調查勘探,確認了陵園和建筑遺跡的存在。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為配合高陵保護展示工程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操高陵管理委員會等單位聯合對高陵陵園及建筑遺跡進行了發掘。
201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曹操高陵2016-2017年度考古發現,披露了包括高陵內外夯土基槽、神道、東部建筑、南部建筑在內的五大陵園的主要結構。

高陵陵園總平面圖,圖:河南考古微博
此次發掘又得出了不少顛覆性的新結論。
首先,揭露的遺跡確認了高陵陵園及相關建筑遺跡的存在,并且可能是內墻外壕的結構。這些建筑遺跡的發現也說明高陵并非如文獻記載的完全“不封不樹”,而是肯定有地面建筑。
第二,確認二號墓即高陵陵墓位于陵園中心位置,這種布局說明陵園是以二號墓為中心修建的。一號墓的發掘結果是“后室自上而下全部為夯土填實,故該墓葬里并沒有真正的墓室,也沒有發現葬具和墓主人的遺骸”,而且年代要早于陵園整體。所以一號墓與二號墓并不是同時期的墓葬。
第三,證實了陵園曾經被有意識毀棄。包括陵園垣墻在內的所有地上建筑都只剩基礎以下部分,但基槽和柱礎表面都比較平整,出土遺物極少,幾乎無建筑廢棄物堆積。此外,柱洞中的基礎石和柱子全部被取走,柱洞邊緣留下取柱時挖下的橢圓形的坑。

陵園出土瓦當,圖:河南考古微博
考古發現的漢代陵園如杜陵、永城西漢梁王陵寢等,都有大量建筑廢棄堆積,相比之下,高陵陵園顯得特殊。
考古隊員推測高陵陵園的特殊現象反映了它并非自然廢棄或者報復性毀棄,可能與曹操長子魏文帝曹丕為貫徹曹操“薄葬”制度而進行的“毀陵”活動有關。《晉書.禮志中》記載黃初三年曹丕下詔要求“高陵上殿屋皆毀壞“,目的是“以從先帝儉德之志“。
以上諸多新發現或與文獻記載吻合,或與歷史傳說向背,正確性與否還待進一步的研究。
不過這次曹操高陵曹操墓發掘領隊潘偉斌研究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一號墓應是曹操長子曹昂的衣冠冢。
與考古報告上記錄的一號墓為“廢墓”不同,在潘偉斌看來,一號墓是衣冠冢的可能較大,它與二號墓屬于同時代。
理由是在一號墓的窨井底部曾發掘出與二號墓墓室一模一樣的青磚。而且一號墓里面光大的盜洞就有七個,應該是有陪葬品的,所以不可能是個廢墓。

M1墓室底部發現的窨井
特別重要的是,在一號墓的前堂底部,出土有一把鐵刀,與曹操墓內出土的鐵刀完全相同。
從墓的位置和墓內出土遺物,潘偉斌推測一號墓應是曹操長子曹昂的衣冠冢,因為曹昂死于與張繡的戰爭中,尸骨無存,所以墓內沒有發現人骨。
當然啦,這目前也只是一個猜測,缺少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再次唾棄破壞墓葬資料的盜墓賊),期待日后會有更多的發掘資料來豐富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