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兩岸掀起慕古之潮,茶事與其他傳統文人雅事一樣漸成顯學。學茶的因緣有很多種,但學茶路上,一定會或多或少的遇到種種無法理解,無人能解釋的難題。譬如:傳承古代飲茶方式時,古人如何飲茶成了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此時得遇名師解惑,無疑是一種幸運。

明 文徵明《惠山茶會圖》卷局部
無論講茶器、茶畫還是茶事、茶史,古人對茶的詩意體悟與藝術感受都隱含在其中。習茶中的諸多困惑與難題,也都會在藝術與詩意的熏陶中,逐漸開悟。

明唐寅《事茗圖》卷局部
品茶,是生活,是文化,是藝術,是時尚,也是人類共通語言。
中國歷代文人雅士品茶,兩三知友相會,評書論畫,間以琴棋相會,香花相映,此為古人常見的休閑活動,何等灑然清雅,并呈現生活品味。欣賞愉悅,古今皆同,品茶賞器更可增添生活情趣。

“大抵文人雅士品茶,重趣味而疏形式,近園林而遠煩囂,因此諸般藝術自然地與生活結合”。這或許就是中國“茶之道”的精髓所在。清人陳其泰言讀小說“善悟者,自得之”,品茶、焚香,書法、繪畫,皆同此理。
而今我們尋求對中國茶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或許首先應該從其中體悟與感受中國茶之道的獨特所在。詩書畫意,無論何種傳統文化,都不離詩意的寄托和藝術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