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芯巷社區位于杭州市中心,東起延安路,西至武林路,南起鳳起路,北至獅虎橋路,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西湖游覽志》:同德坊,俗稱燈芯巷。其西為祥符橋、桐樹園、新莊橋。橋左右宋有貢院別試所、大理寺、仁和縣、仁和學、豐儲倉、軍器所、東太乙宮、萬壽觀、元真觀、晨華館、千佛閣、安福寺,后廢。巷以產燈芯得名。

【蘇東坡詩】
紗籠擎燭迎門入,銀葉燒香見客邀。
金鼎轉丹光吐夜,寶珠穿蟻斗連朝。
波翻焰里元相激,魚舞湯中不畏焦。
明日酒醒空想像,清吟半逐夢魂飄。
【曾子固詩】
月明如晝露華濃,錦帳明郎笑語同。
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東風。
紅云燈火浮滄海,碧水樓臺浸遠空。
白發蹉跎歡意少,強顏猶入少年叢。
詩中“紗籠銀葉”和“錦帳紅云”之句留芳后世,被人們津津樂道,便可以想像燈芯巷燈會之規模。
七星灶
舊時開水爐專用的,一個爐膛,上面勺子型排七個爐口,燒水方便,火不浪費,可以預熱待燒的水;排成勺子型是為了上下拿水壺能順手拿到。
龍興寺經幢
龍興寺經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延安路北段的燈芯巷口,建于唐開成二年(873年),原有二經幢,今存其一。經幢石質,高4.20米。由二層須彌座、幢身、腰檐、短柱、上檐、幢頂相疊而成勺須彌座的束腰處用高浮雕技法雕八尊承托力士,平座的八面各浮雕勾欄,幢身高1.7米,面寬0.27米,刻“陀羅尼經”,短柱上四面刻佛龕,每龕一佛二菩薩。龍興寺經幢是浙江省早期經幢的代表作。其造像具有豐滿、健壯、寫實的唐代典型風格。“陀羅尼經”文為唐代大書家胡季良所書寫,今世罕見。此幢還起到了杭州歷史地理坐標的作用。
燈芯巷別墅
城區燈芯巷25號是一組漂亮的磚混結構的歐式別墅群建筑,現為杭州市級機關幼兒園園址。
這是一個碩大的院落,泥墻圍護,花木繁茂,占地面積十余畝。院里從東到西一字排列著四幢奶黃色別墅,一樣的磚木結構、青磚洋瓦,一樣的兩層帶閣樓、坡屋頂,一樣的黃色水泥拉毛外墻,四幢別墅分別建于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
但這四幢別墅的平面布局、外觀造型、體量結構又各不相同。建筑面積從一百多平方米到三百多平方米不等,因此,主人別出心裁地把四幢別墅分別以春、夏、秋、冬命名。至于是因為每幢別墅功能的劃分,還是大家族生活的需要,抑或是附庸風雅,便不得而知了。院內還有許多附屬建筑。
碩大的院落,偌大的樓屋,明眼人一看便知業主"來頭不小"。其實"春、夏、秋、冬"四幢別墅的主人乃是蔣介石的表弟王震南。蔣介石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時,王震南是軍委會中將審判組長。靠著蔣介石的牌頭,王震南無法無天,大發走私橫財,成了宦途得意、財運亨通的官僚兼富翁。并置下了西子湖畔燈芯巷里這處別墅群,原想"功成身退"后告老還鄉,做一個有勢有財的超級寓公。
建國后,政府于1950年6月將此花園洋房連同里面的設施用具一并調撥給杭州市級機關幼兒園使用。"春、夏、秋、冬"四幢別墅保存完好。
錢王井
建于五代,原有九十九眼,如今僅存一眼,在燈芯巷稍北的人行道上,當時杭州水是咸的不能飲用,鄴候開六井,把西湖的水入城里,錢王又鑿井九十九眼來解決人們的飲水問題;這樣井水源充足,雖然大旱也不會受到影響,民國二十三年兩次大旱,井基本都干涸斷水,唯獨錢王井的井水跟往常一樣;就有了此井宋朝前為一皇帝開鑿,井底有眼與寶山泉眼相通,原處祥符寺后園的傳說。
作為錢塘燈會的發源地,如今每到元宵節,這里仍然是杭州城里最亮的地方,燈芯巷將這老底子的文化,原汁原味地傳承下來,置身巷中讓人頗受感染,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