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3年惠州首批歷史建筑認定掛牌后,惠州第二批市級歷史建筑候選名錄日前進行公示。27日,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經過對各縣區推薦的歷史建筑進行考評,擬定惠城墨園陳宅、惠陽淡水鄧平旅館舊址、惠東平山古祝山客家圍屋等29處為新一批歷史建筑。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名單正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公示過后將進行掛牌標識并歸檔保護。
近年來,惠州歷史文化建筑保護體系不斷完善。早在2013年8月,惠州即公布了首批歷史建筑名單,共有202處建筑上榜,其中惠城區97處、惠陽區105處。集中分布于惠城區的橋東、橋西片區以及惠陽區的淡水街道。

細看本次公示的歷史建筑名單,在分布范圍上,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的陳宅、朱宅、朱氏宗祠等5處,惠陽區淡水街道的古屋高健高固故居、鄧平旅館舊址、淡水法院舊址等8處,仲愷高新區陳江的幸福村何屋炮樓、幸福村廖氏圍屋,博羅縣湖鎮的胡氏宗祠、德基公祠、博羅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等5處,惠東縣平山街道的古祝山客家圍屋、陳氏宗祠等4處,以及龍門縣的宗信劉公祠、養正書室等5處建筑均被納入。
在建筑年代上,入選的歷史建筑以明清時期和民國之前為主。在建筑風格上,以各區域的宗祠類祭祀性建筑和居住老宅為主,而博羅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幸福村何屋炮樓和養正書室等少數幾個用途為辦公、軍事和書院建筑也受到關注。

認定歷史建筑后如何保護規范?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公示期結束后,該局將立即展開掛牌認定工作。在歷史建筑上掛標志牌,標“惠州市歷史建筑”字樣,并注明建筑名稱、編號和地址。同時,為掛牌的歷史建筑建立一份檔案,進行規范和管理保護。
“認定為歷史建筑或者文物,首先意味著任何人不得破壞,所有者和相關企業及部門都不得以任何理由破壞。”該負責人介紹,結合相關修繕的條例和辦法,嚴格進行修繕和維護,保護好城市的歷史文化遺存,留住城市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