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上的追求加大,搞收藏的人也多起來。尤其是目前經濟處于低迷時期,很多人就想著,去淘換幾件寶貝擱在家里,保值又增值。但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很多人想撿漏,總是希望在一個地攤上或者是農民家里,不小心就“撞上”了一個乾隆時期的粉彩盤子,或者是道光時期的斗彩綠龍罐子。這種事情,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還有可能,在今天,可能性就不是太大了。

玩的樂趣是比眼力,其次才是比財力,喜歡中國的文物就是喜歡中國的歷史。在收藏的時候,更多的是在體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和超然境界。
收藏愛好者通常在當初憑喜好見啥買啥,往往不辨真偽,不懂是非,但求便宜,不求品質。其結果,在收了一大堆雜貨和慶幸自己“撿漏”過后,才冷靜下來,開始分辨孰真孰假,孰是孰非。有的甚至會被文物騙子以拍賣誘惑,再次上當受害。
這樣的例子不斷上演,屢見不鮮。需要強調的是,在當局加大對文物騙子打擊力度的同時,收藏愛好者亦應潔身自好。不僅要在購買文物前先了解相關法律和文物知識,更要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與品位,切忌賭博與僥幸心理。應本著寧缺毋濫的態度,盡可能到有文物資質的公司和文物商店選購。獲取國家正規的文物發票與合同,是合法所得、合法出售與增值的必要條件。
這樣的例子不斷上演,屢見不鮮。需要強調的是,在當局加大對文物騙子打擊力度的同時,收藏愛好者亦應潔身自好。不僅要在購買文物前先了解相關法律和文物知識,更要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與品位,切忌賭博與僥幸心理。應本著寧缺毋濫的態度,盡可能到有文物資質的公司和文物商店選購。獲取國家正規的文物發票與合同,是合法所得、合法出售與增值的必要條件。

人們購買收藏文物,通常因為喜好和增值。文物的保值與增值,即是文物不可再生、不可復制性所決定,也是收藏愛好者的共同愿望。喜歡也好,增值也好,前提是合法所得與保真。只要所購文物是合法所得、是真的,無論價格高低,都不失其意義。倘若來路不正,不要說將來沒有出路,甚至不如一件仿品。至少,不用擔心被追究。當然,假物不僅不能令人開心和增值,還會浪費精力和金錢。
由于大名頭的藏品往往都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同時也是作偽造假者們竭力仿制的重點對象,市場上流傳的贗品較多,贗品的仿制水平時常被夸大,因而在鑒定時會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干擾。鑒定專家在面對自己沒有確切把握的大名頭藏品時,專家會含蓄的給出“有疑問”、“不開門”、“待研究”這樣的結論,而自負的專家則直接說是“假貨”。就目前古玩鑒定界普遍的榮辱觀來看,把真東西或沒有把握的東西說成假貨,似乎顯得專家的水平高、不丟臉,一旦把假東西說成真東西,反而會顯得專家沒水平、真偽不分。
目前收藏界還有這樣一種普遍情況,同樣的大名頭藏品,出現不同人的手中,出現在不同的場合,人們對其看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總之,收藏成功是不斷歷練和不斷成熟漸進過程,藏家不可能藏盡所有,大收藏有大的成功,小收藏有小的成功,單一收藏門類有單一的成功,綜合收藏有綜合規模的成功。小中見大,百粗不如一精,百精不如一珍。收藏的成功不是你規模有多大,博物館有多氣派,關鍵是收藏品的品級和珍稀的程度有多高。用劉劉禹錫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來形容高層次的收藏最恰當不過了。收藏文物古玩,不但要體現它們的品相和珍稀度,關鍵還要具備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