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魔都,意為魔幻之都。上海的“魔都”稱號,源于上世紀30年代:各種文化紛呈雜糅,各顯神通。如今,這種混搭的“本性”,也延伸到了書展上。
主持人、影視明星、戲曲前輩、軍旅歌手、美術老師……這是各種人的混搭;泡面味、香水味……一起襲來,這是各種氣味的混搭;同一個場地上,一邊是嚴肅的文學對談,對面的大音箱里,正喊著“生了癌,該吃什么”,這是聲音的混搭。還有更離譜的:今年特意設置的“理想書房”,還把書和家具搭著一起賣。
明星的混搭自然引來了觀眾的混搭,本次書展追星者之眾堪稱一絕,比如曹可凡搭配孫儷的一場簽售會,場面之“盛大”,堪比世博。
影迷熱情,戲迷也不寂寞。“王老師,想說愛你愛不完”。一位老年戲迷擠在人堆里,還不忘拉起自制的橫幅,她是為了越劇名家王文娟來的。王文娟也是這次書展的大忙人,除了當開幕嘉賓,還有一場《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我的越劇人生》的新書簽售會。戲迷王阿姨從浦東趕來,一口氣買了50本書,她說都是送朋友的,“書不一定會看,就是捧個場,我主要來看王老師的,這種機會很難得的。”
看到這么熱鬧的場景,歌壇人士自然也不淡定了。上面說到的這幾位明星,雖然和作家的身份沒關系,好歹是幫好友的新書站臺,或是自己寫了回憶錄,可閻維文、劉斌、佟鐵鑫、蔡國慶的出現就讓人意外了。
混搭,其實就是不知道怎么搭。這個不管有沒有出書,誰都可以上臺吆喝一番的書展,幾乎與廟會相似,各種分貝互相比拼,有理全在聲高。“像趕廟會一樣,作家在講什么,根本聽不清楚。”一位從安徽趕來的大學生陳希佳跟記者抱怨。
文學與閱讀,從來不是宣傳式的,但書展上的各種亂象,卻在“叫喊”閱讀,用各種娛樂、商業因素,包裝著閱讀。
如果主辦方真要把書展做成廟會般,那么,不久的將來,當上海書展升級為國際書展后,是否還會請來甘露露、蒼井空聚集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