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室、一廳、一衛和一廚五個房間,卻有七道門。
門是界限,界限多了,家總是少了點味道。就像人一樣,隔離多了,心也會冷。
但是我想,門即是一道界線,也是一個空間,就應該有無限種可能和定義。
那兩個門洞、三間房,可以共用一扇門嗎?
我開始想門的歸屬, 但是:它不可以就是「門」自己嗎?為什么一定要歸屬于某一個空間呢?
用一道中心軸,給「門」自由,以45°角度的姿態告訴屋內的人們:
「門」就是「門」,并不歸屬與任一空間。
自由門
當任意面閉合時,能夠完全齊平,融于墻體。
有意思的是,等你關上門的時候, 它完全成了墻的一部分,消失了。
平時,我把門留在一個45度角的常態,讓人注意到它,必須和它互動,畢竟它也是房間的一部門。
/關于臥室 BEDROOM
走進臥室,是一場冰與火之歌。
藍綠色的角落,就像是自己的小天地,
躲在在傘狀的樹蔭下閱讀,
誰也不會打擾。
早起,拉開窗簾,
就會被暖暖的陽光喚醒。
看見陽光,心情都會滿格。
靠近室外陽光越來越不吝嗇自己,
沐浴在斜射的陽光中,
靠在一整條明黃色書桌上,
愉快的可以在桌上譜一首歡樂的曲。
遠眺梧桐林蔭道,
并讓斜切的陽光從眼前穿過。
如果你對光影充滿好奇,可以側坐在書桌前喝咖啡,看著墻,感受日光和投射形成的光影變化空間,從無到有,由淺至深。
/關于壁櫥 about CLOSET
相對于自由「門」,我給壁櫥一道隱形的「門」
小時候喜歡在壁柜里躲藏,現在,我想把小時候躲在里面看見的東西都攤出來,讓大家也一起看見。
它們不在是躲在黑暗里的封閉的儲物柜,而是白色的,暴露在大家眼中的壁柜。
多層起伏的敞開隔段,或抽象、或熟悉,
需要跨上一級臺階,
可以在隔層間攀爬和伸縮,
就像記憶中用勁攀登后的躲藏一樣。
/關于陽臺——浴室 about TERRACE
高大的法國梧桐映襯柳營路兩旁的街道。
窗戶外是雨露,是早起的薄霧,
是江南女子的溫婉。
室內,是氤氳水汽和藤蔓綠植交織。
簡直就是最詩意的沐浴之所。
陽臺和壁櫥本都是平行卻各自封閉的空間。
而現在卻是虛掩和外露,在PAPA HOUSE,「門」都被重新定義。
施工后,我看著全新的PAPA HOUSE展現在我面前,而腳下,是外公帶著母親,親手打磨的水磨石地面。
70幾平,45年,2代人的制作,3代人的記憶,那些溫暖的瞬間,都藏在家的每個角落,微小而美妙。
原來的衛生間改造
從美國到中國,再到同時兼任STUDIO QI主持設計師和中國美術學院畢業生導師。
我把自己拋到社會上,接觸各界的人和不同的觀點,改建自己的PAPA HOUSE,是記憶的疊加,也是對老房子空間各種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