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城市/何健翔
大家好,今天的話題想談論一下城市。
我是一個廣州的獨立建筑師。200年前的廣州城是這么一個狀態。城市基本上隱匿在山水的格局里面,云山珠水,南面是珠江,北面是白云山。
這是現在的廣州的CBD天河區的中心。這個城市已經基本上跟山跟水沒什么關系。后面這種高樓大廈,說它是不斷地彰顯資本也好,或者快速發展也好,這種顯性,或者可以叫看得見的城市。

今天我們在各種平臺討論城市不斷發展所產生的巨大文化問題、環境問題、交通問題,那接下來我們如何能夠跳出這種無止境的發展?
首先我想在這里花一點點時間,和大家一起討論這看得見的城市是怎么一步一步形成的。
這是貝聿銘設計的盧浮宮的一個擴建。這個金字塔的原形實際上是五千年前古埃及人給他們的法老建造的陵墓。那個時候的建筑實際上沒有任何內部空間,僅僅作為一個在沙漠里面彰顯法老的權力、彰顯他們的威嚴的一個紀念物。

在古典時代雅典衛城的這些神廟,實際上基本上也不是為了里面的參觀或者游歷而建造的,它更多的是為了讓希臘人所崇尚的這種理性或者這種比例,通過一個外在的形象彰顯出來,而且把它建在最高的一個山上。
這張圖可以看到更大范圍的古雅典的城市。在這里,大部分的雅典城市實際上是低矮的、水平的。這城市我們也可以叫作不太看得見的隱性的城市。

這是古羅馬城。古羅馬城是那個時代世界上唯一一個巨大的城市,人口最多的時候超過一百萬。這么巨大的城市,實際上它更是一個世俗跟公共性混雜在一起,而且非常有城市的生活交往味道的地方。
在中世紀的時候,多神的信仰被單一的信仰所取代,所以在這個城市的中心必然就出現了以這種單一信仰為中心的建造物。比如會有這么一棟用石頭或者用厚重的物料砌筑起來的教堂,有時候會高達一百多米。

這個教堂,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所有的表述都是為了彰顯唯一的一個信仰。人進到這個空間里,都會被這種巨大的為神圣而存在的空間所折服。
時間到了大概19世紀的中晚期,現代主義著名的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他提出了叫多米諾的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現在看來是非常普通的一個系統,但在那個年代實際上它完全拋棄了古典那種形式。

古典的時候我們都會說這個建筑的立面是什么,但現代主義里就不需要再講述這個立面,因為立面是自由的,這個建筑所剩下的就是柱子跟樓板這兩個基本的元素。
這樣這個體系就誕生了,成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流行的所謂現代主義的建筑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