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西方現代主義就沒有抽象主義,抽象主義是西方現代主義的產物。曾經有人說,抽象就是從具象中抽取出來的簡化了的形象。于是,有人就進一步論斷,“抽象在中國古已有之”。于是,更有好事者把仰韶彩陶上的紋飾推演為從具象進化到抽象的過程。
據說,仰韶彩陶的魚紋經歷了從具象的魚向抽象的魚紋演變的過程。然而,考古證明彩陶上“寫實”的魚紋和“抽象”的魚紋往往在同一個時期甚至同一個地方同時存在。從而推翻了這種進化說的論斷。

所以,“抽象”不是像格林伯格所說的那樣,是人類思維或者再現能力進化的標志。格林伯格認為抽象藝術是最高級的藝術,是西方啟蒙運動以來的文化結晶。是精英文化的代表。抽象是對具象的超越,從而更接近于那個自在精神——它在格林伯格那里被表述為“繪畫本身”。以格林伯格為代表的西方抽象畫理論將他們一個多世紀的抽象畫的實踐進行了總結,認為,二維形式對“現實”的再現要遠比三維的更真實、更高級。
三維寫實的只是幻象或者假象。格林伯格的這觀念還是從伯拉圖那里來的。按照伯拉圖的理論,我們看到的現實只是是“理念”的影子,那么三維的藝術作品就是影子的影子。[1]從這一意義上講,二維形式的(抽象畫)是對三維形式的(具象畫)的超越和革新,它是對整個世界的概括,如馬列維奇的紅方塊,黑方塊和蒙德里安的格子。抽象的形式里“凝固”著整個烏托邦世界。同時,也只有二維形式才能超越視覺幻象,從而能直接再現理念。

正是格林伯格的這種進化論確立了西方抽象主義的理論基礎。現代藝術的幾何形式是一個精神“模式”(model)。就像格林伯格的學生,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EvlianBois在他那本關于蒙德里安的書《繪畫作為一種模式》中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