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護讓山東省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群眾嘗到了甜頭:村民們依附影視基地當起了“四員”——土地入園當社員,景區務工當職員,搖身一變當演員,售賣土特產當店員。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搖身一變成了上班族,拿工資的人。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呢?
常山莊村位于沂蒙山革命根據地腹地,是“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之一,山東省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村保存較完好的傳統民居367座,這些古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初。上百年過去了,常山莊仍保留著古樸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橋及殘破的老石屋、茅草屋。建筑古樸,兼具居住、實用、美觀等特點,站在村街望去,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村貌保存完好,就像一座開放式的民居博物館。

2007年,知名電視劇《沂蒙》攝制組選址時,走遍沂蒙山區6個縣200多個村莊,最終決定將拍攝地設在常山莊村。《沂蒙》拍攝后,沂南縣決定在常山莊建設沂蒙紅色影視拍攝基地。
對于古村如何開發利用保護,縣里和開發建設者達成高度一致,始終遵循三大原則:不搞大拆大建;實行“以舊維舊”保護性開發;與傳承紅色文化結合,與影視拍攝結合。
開發建設中,他們把保護性開發列為開發紅線,絕不能碰,除個別因房屋破舊需要修繕外,其他一律原汁原味開發使用,并實行嚴格保護制度。
常山莊村對每一個院落、胡同和街道一一登記造冊,摸清了底子,根據需要,把古村落劃分為三大功能區——愛國主義教育區、影視拍攝區和古村民俗體驗區。

常山莊村抗戰時期是抗戰模范村,為講好紅色故事,傳承“沂蒙精神”,他們把古村一些院落改建為紀念館室,建起《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人民子弟兵將帥紀念館》《跟著共產黨走紀念館》等展館,每年吸引很多人到這里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被中共山東省委確定為全省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全國婦聯、濟南軍區、中國人民銀行等數十家單位掛牌黨性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反腐倡廉基地。
影視拍攝區根據影視劇拍攝需要進行了保護性修繕,新建、改建、修復了供拍攝紅色影視劇專用的炮樓、戲臺、古道、城門、圍墻、古廟等,并根據劇情需要,分別打造成地主院、財主院、李家院等等。至今,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先后承拍了《沂蒙》《斗?!贰兑拭闪忝谩贰兜氐烙⑿邸贰惰F道飛虎》《沂蒙紅嫂俺的娘》等300余部影視劇,被譽為紅色“好萊塢”。
古村民俗體驗區建設中,把部分臨街、有特色的古院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俗工藝項目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工藝和古院落做到了有機融合,既豐富了景區業態,又讓游客得到了欣賞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機會。

常山莊村利用歷史悠久、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謹慎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讓這個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古村落重拾昔日榮光,百年古村在鄉村振興中煥發出了奪目光彩。
村民們在景區擺起60多處商品售賣攤位,開了20多家商店和網店,自家生產的蔬菜、瓜果就地轉化成旅游消費品,附加值升了好幾倍。像沂蒙大煎餅、大碗茶、草編等百姓家中尋常物品,都成了游客競相購買的旅游商品。
2000多名周邊村民常年從事群眾演員、劇組用工、景區建設等工作,每天人均收入近百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