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的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游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游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
那么為什么是“文化”和“旅游”走在一起,而不是其他的例如“商務”“交通”等等同樣與旅游有著密切關系的部門呢?組建文化和旅游部,并不只是對文化和旅游簡單地做了個加法,而是要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大勢所趨:文旅聯姻、融合發展
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內涵,旅游是文化的一種傳播載體?!?016—2022年中國文化旅游市場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為41.2億人次,偏好文化體驗游的人群已經達到50.7%。
文化和旅游部的組建,未來工作重點不是只抓“文”或者重視“旅”,而是融合發展,實現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其實,“詩”和“遠方”之間的融合已經滲透到旅游“吃住行游購娛”的方方面面……
以“住”為例,近幾年民宿成為旅游市場一股風潮,民宿除了解決基本住宿外,還是地方文化與旅游住宿的結合,地方特色與旅游的結合愈加緊密。
以“娛”為例,以前大家去旅游,都被調侃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而以實景演出為代表的旅游演藝市場,得以讓傳統旅游方式轉變成對文化的深度體驗。據《2016年中國旅游演出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共有旅游演出劇目232臺,中國旅游演出票房收入為43.03億元,同比增長20%。

“1+1>2”:理順體制,統籌資源
文化旅游作為一個綜合性、融合性很強的產業,一方面是靠“老天爺”的自然資源,一方面是靠“老祖宗”的文化資源。文化產業、公共文化服務、文物保護和利用、旅游產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從管理體制來看,以上這些交叉融合領域歸屬不同管理機構,勢必會形成“多管一”的局面。
因此,近年來很多地方的文化旅游相關機構調整與合并,也正是基于管理內容日益交叉重疊的現實,以統籌協調管理職能,提升政府服務效能。
此次國家層面將文化與旅游合并成立國務院的組成部門,說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現狀和趨勢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有助于產業、事業、文物、旅游管理的優化協同高效,有助于文化產業資源、公共服務資源、可開發利用的文物資源和旅游資源的統籌。

文化自信:不破不立、創新發展
我國很多城市在文旅融合發展上有成功的實踐經驗。據統計,全國各個城市已經組建了100多個文旅集團以及各類文旅基金,以適應當前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我國有大量的文化古跡需要進行有效保護與活化,這種保護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
據統計,2017年全年,我國入境旅游人數達到13948萬人次,繼續保持著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的地位。文化和旅游結合,讓文化輸出有了載體。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動漫等等,都是本國文化輸出的載體,而人們更是對這些文化欣然接受,從這一層面來說,文化搭乘旅游工具輸出,效果明顯且更加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