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入圍終評的紹興蘭若寺墓地未能成為最終的TOP10之一。但是毫無疑問,蘭若寺墓地同樣是重要的考古發現,記者采訪了該項目的匯報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羅汝鵬博士,聽他講述蘭若寺墓地的真實模樣和參評經歷。
4月8日,G34次高鐵,終點站北京南。
在這趟列車后乘坐者里,坐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羅汝鵬博士和他的同事們。他們帶著紹興蘭若寺墓地的考古成果一起踏上“進京”之路,參加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進行現場匯報。同樣入圍本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的浙江項目還有寧波大榭史前制鹽遺址,詳細報道可戳此處:寧波保存我國古代海鹽業最早實證 有望找到“良渚制鹽法”新證據。
4月8日下午,記者聯系上羅汝鵬博士,剛到北京不久的他顯得挺輕松。“我先去串個門。”羅汝鵬說,每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就像是考古界的“奧斯卡”,云集了全國各地的考古專家、學者,大家自然有聊不完的話題。如今,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如今已走過了28年,已經成為全國文博系統最受關注的活動。
到了8日晚間,羅汝鵬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方向明老師開起了小會,談論匯報的細節,繼續做一些優化。他說:“今年是考古大年,競爭壓力很大,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審也被大家公認為相當嚴格。”
這是羅汝鵬第一次在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終評會上做匯報,4月10日上午的匯報很成功,時間也掌握得剛剛好。盡管如此,羅汝鵬向記者坦言,心里還有點緊張,在臺上時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忘詞。
那么,蘭若寺墓地究竟什么樣呢?羅汝鵬博士在現場又抖出了哪些干貨呢?
詩情畫意背后的“兩最一高”
一個教科書般經典的南宋江南墓地
蘭若寺這個名字,或許許多人都不陌生,《倩女幽魂》里的那座森然的古剎就是這個名字。影片改編于蒲松齡志怪小說《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不過,書中故事發生在浙江金華城北的郊外。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并沒有一個地方與原著相符。
蘭若寺墓地位于紹興市柯橋區平水鎮東部,青龍山與日鑄嶺之間的峽谷地區,小地名稱皇墳山。2016年11月,因紹興市柯橋區平水鎮蘭若寺水庫裸心湖建設項目的開展,浙江省文物局委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柯橋區文化發展中心考古處,對建設規劃范圍進行考古探勘。至2016年12月底,考古隊在蘭若寺水庫北岸、皇墳山南麓確認一處南宋時期墓地——蘭若寺墓地,墓地由風水環境、墓園、墳寺等組成,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南宋時期規模最大、格局最完整的高等級墓地。
這“兩最一高”是什么概念呢?
首先,規模最大。至2017年12月,蘭若寺墓地已確認墓園年代與整體格局。其墓園建于南宋晚期,使用年代下限不晚于元代初年,墓園占地至少12000平方米。以往大家比較熟知的一些南宋墓葬都屬于當時的權臣或地位顯赫的貴族,比如寧波東錢湖墓葬群、余姚史氏家族墓等。但是,它們的墓園大小卻遠遠不及蘭若寺墓園的面積。而臨安的洪起畏墓葬、長興的韓世忠后裔墓葬等,目前所知的墓園面積大約在3000—4000平方米,規模更小。
不過,也有一些大型墓葬與蘭若寺墓園規模相近,比如湖州風車口南宋墓,其墓園估計面積達10000——14000平方米。對此,羅汝鵬表示,這里有幾點需要注意。風車口墓是家族墓葬,也就是說有幾代人葬在這里,而蘭若寺墓地是夫妻合葬墓。此外,上文提到的10000——14000平方米是一個估計的范圍,并非實際遺跡存在范圍。正因為如此,蘭若寺墓地的墓園是目前已知的面積最大的南宋墓園,與目前已知的南宋時期重臣、權貴墓園相比,其面積都在數倍以上。
從考古發掘來看,蘭若寺墓園至少由四級大臺地構成,園內的建筑可分為上園區和下園區兩部分。第一級臺地為下園區,推測可能是與南宋帝陵單獨建設的用于日常祭享和守陵人居住的“下宮”,如同院落建筑區。第二至第四級臺地為上園區,應是專門用于祭祀的高等級建筑區與主墓分布區。
其次,格局最完整。“其實,墓園是墓地的一部分,南宋時期的墓地還有很多其他結構,比如風水環境、墳寺等等。”羅汝鵬與團隊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了蘭若寺墓地具有比較完整的風水環境。在南宋時期,江南地區有一種風水觀念,叫形勢派,即講究坐北朝南、背有靠山等風水習慣。蘭若寺墓地正是處在這樣一個風水寶地。整個墓園背有靠山、面朝案山、朝山,園前有山間小溪流經,墓園地形形似一把座椅,被稱作“懷抱之地”。
此外,考古隊在調查中發現,距墓園東側約150米殘存有蘭若寺寺廟遺址。當地百姓還告訴考古隊,蘭若寺西側谷底里還有一個尼姑庵,考古隊也確實調查發現了院落門軸等遺跡。據考古隊推測,蘭若寺很有可能是文獻記載中墓園的功德墳寺。而規模如此龐大的蘭若寺墓地似乎也應該配有冊封的功德墳寺和墳庵。
“目前來看,文獻記載中南宋高等級墓地的組成因素,蘭若寺都具備。”羅汝鵬說,雖然文獻記載中還提到墓園外圍有一些竹籬等設施,但因為環境的變化,這些都不可能再保留至今了。
最后,是高等級。除了墓園面積很大以外,墓園里留下的建筑遺跡也在是切切實實告訴大家,這個墓地非同一般。在墓園的中心建筑群區域,羅汝鵬與團隊發現了多級石磡、石墻、殿門、廂房、大殿、庭院等遺跡。這充分顯示出這些地面建筑的規模與格局,也說明這個墓主人不同尋常的地位。“光是大殿,就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長度達30米。”羅汝鵬說,要知道,宋高宗的永思陵享殿才三開間。